小猫猫都会做的绿咖喱鱼
青虾仁和切块的龙利鱼过个油,炒两勺咖喱酱与椰浆同煮,临上桌拌炒一大把香菜,只要十几分钟就能开饭。虽然更喜欢偶尔做一些复杂的菜,不过家常过日子还是简单轻松的好。

泰国饮食文化无疑受周边国家的影响,蒸炒炸的烹饪方法由中国传入,而咖喱酱的广泛使用可以追溯到伊斯兰文化由印度传入的素可泰时期。十三世纪,印度、香料群岛和中南半岛被海上贸易航线联通。极具伊斯兰风格的印度宫廷菜在泰国传统马萨曼咖喱中仍能窥见踪迹。小豆蔻、肉桂、丁香、八角、孜然、香叶等在泰咖喱中不常见的香料与当地风味的柠檬草、高良姜等混合用以制作马萨曼咖喱酱。
泰咖喱的种类之多往往远远超出外国人的认识,以水为汤底的咖喱常见于泰北,比如丛林咖喱kaeng pa、冬颂tom som、冬阴功tom yam(在一些泰国饮食文化研究中,冬阴功被归入咖喱类,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汤),以椰浆为原料的咖喱盛行于中部和南部适于椰子生长的地区,包括三种以颜色命名的咖喱。黄咖喱酱与印度肉眼可见的关系最为密切,姜黄和孜然是其重要的成分;红咖喱酱在传统制备过程中需要将干红辣椒和其他香草香料用捣钵捣碎,以期保持酱料的湿润和红艳的色泽;绿咖喱酱据说最初以香菜为主要原料,加入牛奶,之后又改换为椰浆,现在市售的产品约定俗成会加入青辣椒、香茅、葱、大蒜、孜然等。不管是哪一种颜色的咖喱,“传统”的定型都至少要在十六世纪葡萄牙人引入辣椒之后了。
节后在家为社会做重大贡献后期,冰箱冷冻层塞满海鲜和杂菜,咖喱略浓重的口味正合适压一压冻品的不新鲜。绿咖喱酱也偶尔会让人产生正在补充维C的错觉,预制的市售产品好保存又省却制备的麻烦,人均百元的泰餐厅大概率也就用一样的品牌。有了咖喱酱,其他材料可以极随意,没有九层塔最后不妨撒一把香菜;来不及买入椰浆,用牛奶或者酸奶有何不可,泰国波斯裔汶纳家族的先祖谢赫·艾哈迈德可不是这么改出的泰国清真菜。剩下的汤汁,第二天再加蔬菜热一热,就是暹罗扎克里王朝拉玛七世时最流行的吃法。

原料:龙利鱼1条、青虾仁200克、杂菜(胡萝卜玉米青豆)200克、香菜75克、 调料:油2大勺(30毫升)、姜2片、蒜2瓣(切碎)、青咖喱酱50克、椰浆400克、糖30克、水100毫升
龙利鱼、青虾仁、杂菜解冻;鱼切块,杂菜焯水滤干

锅内放油,下姜片爆香,下鱼块虾仁翻炒变色,盛出备用

下切碎的蒜蓉炒香,放入咖喱酱炒香,约2分钟

倒入椰浆,翻炒拌匀

加入杂菜,翻炒

倒入鱼块虾仁,继续翻炒

加糖

加水,煮沸约10分钟

加入切段的香菜,拌炒

出锅,配一碗白米饭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