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路文学馆,小众但极好的安藤作品
由来
最近想着把17年在日本看过的几个建筑写一写,而写到日本的建筑,又肯定躲不开安藤忠雄,所以便从安藤写起吧。
去姬路的旅程是非常意外的,在我出发去日本前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但是在前往大阪的电车上,一位阿姨向我着重推荐了这个城市,所以我便安排了一日的旅程给它。
姬路是一个蛮适合旅游和看建筑的地方,姬路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不远处的姬路历史博物馆是丹下健三的作品,旁边公园里的卫生间是黑川纪章的作品。姬路文学馆虽然坐落在民居之间,但到大家的距离也在步行范围内。

姬路城

兵库县历史博物馆——丹下健三

扇观亭——黑川纪章
阅读
走过了一堆平平淡淡的民居后,姬路文学馆就在路口那里。我到的时候大概是三点半的样子,阳光与建筑的关系开始渐入佳境。

南馆
姬路文学馆由建于1991年的北馆以及建于1996年的年的南馆组成,南馆位于入口处,因而参观从这里开始。南馆由棱角分明的两个相互撞击的体块组成,几何的交错,结合玻璃与清水混凝土的材质对比,显得格外具有冲击力。




北馆及水景庭院
建于1991年北馆相比起南馆更加富有形式感,圆形与正方形体量对比,以及多个层次的体量穿插交错使得空间体验异常的丰富,行走在其中的循环游线以及不同层次上视觉的交叉,看与被看关系的置换,都带来了在照片中难以体会到的空间体验。









姬路文学馆的水景设计很好的融合了自然不规则的边界与人为笔直的坡道,明确的几何线条与模糊的边缘,让设计者的语言与自然的景观有机的融合,创造出对立但又和谐的建筑画面。景观空间全天向公众开放,使得博物馆设施不再曲高和寡,庭院与水景成为了社区休闲空间的一部分。


当我在拍摄下图时,偶然看到了一个奇特的画面,墙面上出现了两个影子,太阳下我对墙面的直接投影,与水面反射的强烈光线对我产生的第二的投影,水景反射带来如此强烈的光环境变化,以及奇妙的效果实在非常少见。



在我过去的了解中,姬路文学馆是一个完全不知名的作品,但其现场效果非常好,施工完成度极高,甚至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超越了一些非常著名的安藤作品。同时在这个作品中能够比较完整的阅读安藤在八十至九十年代的设计语言手法,很具有代表性。
相关图纸
以下图纸均来自《安藤忠雄的建筑0》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