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近中年
很多年前写了一篇文章,是讲一位朋友的,其中有一段是听来的关于他的少年情事。几年过后,这位朋友突然发来信息给我讲,请我将这篇文章删掉,问原因,原来是这位朋友结了婚,他妻子看到了这篇文章不高兴。于是赶紧去把这篇文章找来,彻底扫入尘埃中,一如少年时那些绮情丽梦,也一并抛去了。
像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词人韦庄,在他晚年寓居蜀地时,写了一组回忆江南旧游的词作——《菩萨蛮》五首。其中的绵绵情思,自然让人惆怅倍增。前段时间重读这五阕词,心有所感,于是也填了三首《菩萨蛮》用来回忆六年前和人同游苏州、乌镇的旧事。其中也有“江南旧事堪惆怅,春风六度安能忘”这样的感叹。但不管如何感叹,时光终究逝去,且不可挽回了。
照理说,人还是要往前看的,不能总是沉湎于往事。然草木尚且有情,何况人呢?再说就算自己不去想,旧年的那些人、那些事,却总是会自己找上来,大概情之所发,都不由自己吧。
偶然和在北京的友人聊天,她说她马上三十五了,听她这么说我也算了下自己的年纪,竟然也快三十了。回首少年的事情,还恍如在眼前,但一惊觉,都迈进中年了。她说她想离开北京,回成都了。这种想法我是经历过的,我即是三年前结束漂泊回到故乡的人,对于我们这样的人,随着年纪的增长,便不可再如萍花一般漂泊了,总要找一处地方落脚,总不能如无脚鸟那样一直飞一直飞的。就如韦庄那样,江南再怎么乐,都会过去,洛阳的才子,还是要在洛阳老的,只是他没想到,他这个洛阳的才子终究是老在了川蜀。
入了中年,很多事情就不由得自己了,结婚生子,房贷车贷,每一样都是束缚人的枷锁,让人丝毫逃离不得。比如我最近,想换一家公司,去招聘网站上看,情不自禁地要去翻看一下北京有哪些职位适合自己,但翻看来翻看去,还是关掉了。北京那么远,恐怕是去不了吧。适合自己安稳的地方还是贵阳。我这个没有结婚,尚还没有家室之累的人尚且如此,那些有家有口的人就更可想而知了。
最近和朋友聊天,多是聊人到中年的话题,进而就聊到钱的问题,想想少年时哪会聊这些呢?少年时,这些话题太远了,而现在,这些话题就是每天的所见所闻。托各种社交平台的福,少年时的很多朋友,都还能联系,都还能偶尔聊天,没有失之天涯,怎么说都是一种幸运,但就是这些少年的朋友,总是让你频添惆怅。因为在记忆里,这些朋友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都是每天意气飞扬,风花雪月的人,而突然某一天,他们都开始晒孩子,诉生活的苦,表达对平稳生活的向往时,怎么不让人恍然呢?
少年时,看过一首武大的李四维写的《试手诗》,里面有“人生四十后,无事动心魂。好静宵持卷,贪闲昼闭门。听茶调火炭,斟酒弄芳樽。偶忆少年事,悲欣俱不存”这样的句子。于是傻乎乎的我,便觉得中年真是个好年纪,能恬淡冲和至此,就想迅速老到中年去,却不想现在刚摸到中年的门了,却全不是这回事了。中年尤其是四十岁,上有老下有下,样样都需要自己苦苦支撑,虽然也能终宵持卷,听茶饮酒,但这种好心境必定是少之又少的,反而被生活火烧眉毛的情况想必要多得太多。现在偶然回想那时候的傻气,不禁好笑,作者写这首诗时也是二十岁的年纪啊,也和我一样对中年充满了绮念啊,哪能拿这首诗来想象中年生活呢?
时近中年,又有惶恐,又有欣喜,希望日后真正体味到中年生活的妙处后,再来絮叨絮叨吧。
2020.3.18于贵阳
骆瑞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生云楼诗词小辑(2024.11.26-2025.4.20) (1人喜欢)
- 生云楼诗词小辑(2024.6.28-2024.11.25)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