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跳脱消费陷阱的经历
查看话题 >你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理财?
最近全球投资市场都不好,无论股票、基金、黄金、比特币、期货,能跌的都在跌。我的定投基金和部分债券也从盈利跌到了亏损。考虑到这一两年应该没有大宗消费或者投资的需求,准备就地趴倒,静静等待这波金融动荡过去。
市场转冷,脑子也会更清醒,亏损是所有做理财投资的小白都要上的一课,而未来的几十年,无论是我们觉得稳赚不赔的保本投资物——房产,还是稳妥的定期理财收益,都可能击穿我们固有的认知。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理财就能成功避开风险。开始理财,意味着从被动走向主动,逐渐学习掌控自己与金钱的关系,从而提前规划自己人生后半程的道路。这个过程对有的人,来得自然而然,对有的人,则姗姗来迟。
一个年轻人成长的黄金十年(20岁到30岁)里,与金钱的相处往往遵循着相似的行为轨迹:先在大学里学会消费,工作后再学会挣钱,毕业几年后开始下意识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当手头有了一定余钱,开始学习理财。
无论你在这条轨道的哪一段,我都有一些类似的经验和体悟想和你分享:
首先,理财的起点,需要你有一定的积蓄。而这就决定了我们日常的行为模式不应该完全被消费主义主导,除非你的收入高到可以满足所有广告和媒体里描绘的完美理想生活,还能有结余。而做过电商后,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人很多时候,是被逼着消费的。人生太难,花钱买答案/安慰。
秃头是个要拯救的问题,买生发液、护理精油;没有超模身材也是问题,去买塑身衣、酵素粉;看书少是个问题,买kindle和知识付费课程。所有的问题看似都可以用消费一键解决,然后我们就这么被推着向前,掏空了口袋,我还是我,只是更穷的我。
我常常惊叹于日本商业社会的高度发达,所有人类可能会有的细枝末节的需求,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充满奇技淫巧的商品来满足。特别是女性用品:抗糖丸、香体丸、美白丸、睫毛雨衣、毛孔隐形膏……光是看名字都令人窒息。接受自己本来的面目这么难,每个毛孔每根毫毛都恨不得长得美丽又正确。此种翘楚就是国内很火的日本女星石原里美,弧度刚刚好的微笑和精致的妆容,能够取悦每一个观众,又显得触之可及,你也可以哦。

刚刚感受到自己赚钱、自己买单快感的职场新人,最容易为这种消费观买单。从白纸一张的高中生大学生变身都市白领,有太多“必须”“必买”“清单”“平价替代”“入门级大牌”来武装自己。所以为什么要存钱?职场新人们根本来不及思考这个问题。付完押三付一的房租、买完新的办公电脑和手机,剩下的钱,也仅仅够满足自己被不断催生出来的物欲——而背后的心理就是,“想更美/帅”、“想更优秀”、“想被人夸赞”。
所以只有在欲望满足到达某种相对平衡时,我们才会真得开始想要理财。理由无非有下面几点:
1.经过欲望快速滋长的新手期,物欲得到一定的满足,转而想存钱购置大宗物品(特别是房产),需要通过理财加速存钱。
2.对消费-赚钱的循环游戏感到厌倦,消费的快感阈值越来越高,而工资都用来还贷的“白干感”越来越强。想要调整花钱取悦自己的方式,从而转向理财,以钱生钱。
3.生活中遇到了不顺的事情,发现包包和球鞋都帮不了自己,意识到保持一定积蓄的重要性,痛下决心理财。
4.极少数人(比如基金经理、互联网新贵)虽然花得多,但是工作能力强、行业机遇好,挣得更多,余钱多自然会选择理财。
当有了这些意识,就自然开始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注意缩减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记账、规划收入分配,进而开始理财。
当然,不要因为曾经花出去的钱而可惜或者懊悔。正确的理财就是一种自我控制,而自律和自控会持久地消耗人的精力,令人疲惫。人性中的懒惰、贪婪都是合理的存在,过于压抑自己的消费欲,反而可能物极必反,影响心情,甚至导致有钱以后有了一些更夸张的冲动消费行为。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就顺其自然吧。
而现在开始理财,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二,理财就是在做目标设定和预期管理。
开始理财以后,我们要做两件事:
1.评估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结余有多少,有多少钱可以用于理财。
2.摸清楚不同理财方式的风险和收益,风险和收益成正比,要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前者需要你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清晰的认知和盘点,后者需要你具备基本的金融常识。而这一次梳理,就意味着你在以当下的判断,对未来做预期管理。如果没有主动理财的意识和计划,人们存钱的动力经常是不足的,世界上这么多好东西好玩的地方,为什么不买它?不玩它?而理财为我们设定了一个资产增值的目标,除非你就是单纯地喜欢看账户上的数字增加,否则这个目标背后一定承载了一些美好的愿望:
存够这笔钱,下次想跳槽就有底气了。
存够这笔钱,我就有去学吉他的学习经费了。
存够这笔钱,就可以给妈妈做一套种牙、买重疾险。
存到多少万,就可以考虑在这里买房安家了。
甚至甚至,存够这笔钱,我就可以35岁退休了。

有了这些短期或者长期的目标,资产增值的快乐就变得具体可感,不是简单的年化利息2%、4%、6%。
挣钱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短暂的消费需求,还上个月的花呗和信用卡,每个小长假都出去旅游放风。资产增值背后的愿望是一种延迟满足的快乐,它往往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等待良久,但它能带来的快乐可能更持久。
有人会说,理财有亏本的风险,怕亏损的话就别学理财了。
理财会不会亏?会。除了银行存款和国债以外,没有绝对保本的理财方式。不理财的人在听到别人股票、基金大跌的时候说:还好我不炒股/不炒基金。但是他们不知道,别人沉默的时候,也在默默赚钱。说句大实话,大部分有条件理财的人,不是因为怕亏损而不学理财,而是因为懒得研究,才不学理财。
对新手来说,一看到金融产品复杂的名称、类型、手续费、收益计算方式,就打了退堂鼓。太难了,还是放余额宝或者存定期吧。但其实新手后退了这一步,就失去了了解一个复杂又迷人的世界的可能。
在理财产品纷乱的表象下,底层是人性的贪婪与恐惧,还有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当我们开始理财,就会忍不住去关心GDP数据,留意国际关系和银行政策,也好奇产业概况和产业上下游关系。而这一切都像谜面一样,引诱我们去思考所有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市面上流行的财经书籍、财经大V,大多不会直接推荐我们去购买某一支股票或者基金,它们会根据自己对行业和数据的理解,寻找动荡背后的本质、共性或者规律,做分析和预判。这也是金融的迷人之处,它似乎疯疯癫癫,又好像有迹可循,如人心般难测。

通俗地说,理财就是做两件事:把钱借出去赚利息;以及买一个不错的产品,然后卖给要接手的人,赚差价。所以你对未来的预期,决定了你的操作,也决定了是亏是盈。
如何你充满好奇、有意愿承担一点风险,来了解这个永远在关注当下和未来的世界,不如就从现在开始理财。
第三,不要指望通过买房或者理财实现一夜暴富。
我最近刚开始接触股票市场,也经历了新手常见的心态起伏:一买就跌,一卖就涨,一操作就后悔。这里除了劝新手不要一上路就碰股票市场外,也有一点泼冷水的真切感悟:
普通人就不要再指望通过买房或者理财实现暴富。
因为我们的资金基本盘注定诞生不了这种可能。很多人2018年会说,15年如果我在一二线城市加足杠杆贷款买几套房,现在房价涨得我早财务自由了。也有股民之前一直念叨,半年前如果借钱买100万的特斯拉股票,现在已经翻三倍了(前几个月特斯拉从300涨到了900点)。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手头真的有100万,既不会全部用来做首付,也不会单独买一只股票。大部分人只会选择拿十几万买点股票,再贷款买个总价300万以内的房子,这才是99%概率的投资选择。
我们无法超出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去赚我们预期以外的钱。
敢用100万买一只特斯拉股票的人,身后基本都有千万级的现金流托底。所以,富人越来越有钱,是因为他们有底气承担常人眼中的高风险,来博取高收益。普通的工薪阶层,不可能有这样的勇气。
很多理财新手都是抱着投机的心态扎进市场,幻想靠1万的本金获得2万甚至10万的收益,实际上很荒诞。根据贝恩咨询公司2019年的私人财富调查报告,中国的顶层富豪阶层,个人可投资资产的复合年化收益,也只是7%。那些动辄用20%的收益来诱惑你报理财付费课、买稀奇古怪的圈钱理财产品的,可以想见,是多少不靠谱。

如果你刚刚开始理财,请千万要放下贷款炒股、投资超高收益项目这些可怕的想法,理财不能暴富,工作也许还有一点点可能。好好赚钱,理性消费,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专业能力,业余坚持理财和做规划,这些听起来老生常谈的道理,才是对你好的事情。
低风险理财:4%-5%的低风险理财怎么买?
中高风险理财:债券基金和指数基金入门指南
记账管理推荐:只要3张表,轻松完成年度收支盘点
-
快乐学习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7-24 19:00:03
-
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28 00:14:48
-
醉醺醺的牛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20 15:47:44
-
missssssssss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03 00:36:53
-
oo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22 14:00:28
-
我是一只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19 14:40:31
-
心念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19 13:08:13
-
sul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19 08:35:51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19 07:01:34
-
starr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18 23:47:33
Riesli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由当下的困顿,聊聊我为咖啡师Fire所做的努力 (80人喜欢)
- 一些有助于缓解内耗和倦怠的文字 (20人喜欢)
- 记录一些有助于缓解上班倦怠感的小事 (221人喜欢)
- 开工反思之“做题家”心态究竟错在哪里? (60人喜欢)
- 2024年终总结:远离又靠近自由的一年 (12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