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岛之秋:阿波舞遇见阿波蓝

最近总是频繁地想起秋天的德岛。吉野川的阿波蓝,如同一匹indigo的蓝染布匹铺开。金色的稻田,仿佛火焰燃烧在民居之间。小小的神社,高高耸立在山腰守护着这座安静的城市。一群人跳着简单明快的阿波舞,开心得像个傻瓜。还有,穿过重重的山路,拜过一座座山寺,踏上漫长的修行遍路。
老龄少子化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房东K与年迈的母亲一起住在独栋的老宅。淡季,没有什么客人。大部分时间我独占整个二楼,坐拥阳光充溢的大房间。每天早上起来,坐在地板上吃着早餐,顺便看着阳光慢慢温热,楼下院子里的植物爬满院墙。周边的民宅都很好看,但大部分都是空屋。
年轻人在不断离开,也有人在年老之前回来,守着一栋旧屋,和它的故事。“说不定,我家也有一天会变成空屋的。”在K家住了几近一周,每天有时间都会一起闲谈,很多话题的深意也常在笑语中一带而过。


虽然距离热闹的德岛站不过10来分钟的电车路程,但已经是人流稀少的居民区。德岛大学医学院就在附近,大大小小的医院或诊所,分布在不远的周围。甚至,还有一片片农田,间杂地出现在民宅之间。
背后就是山,不时会有一串陡峭的石阶,连接起一座小小的神社。我在晨跑的清晨,或是散步的夜晚,站在山腰的神社回望过这座城市。徒然孤寂,别样温柔。


11月的德岛,大部分时间都是晴朗的。纵使有流云迁徙,但小雨过境也会迅速。刹那,便又会回归蓝天白云的澄明。11月的德岛也是异常宁静的,它的热闹只属于火热的8月。隐藏在城市角落的德岛人,一改往日的低调,换上传统的服饰,一起声势浩大地跳起傻瓜之舞。这之外的时间,他们都是规规矩矩地隐身在平淡日常。像是身怀绝技的高人,只现身于最盛大的时刻。
没有酒醉的喧嚣,没有迷茫的浮华,袒露着素颜的城市,外来者很容易就融入其中,作为无需身份的隐居客。清晨顶着略显清冷的空气,沿着山边的窄路跑步。看到石阶便攀爬上去,穿过神社,从另一边的陡坡跑下来。很快,路又向着安静的街道延伸而去。机器猫和哥斯拉镇守的寺庙,悬挂着每日一言的名水之源,早起上学的中学生,日常通勤的上班族,都是路过的风景。


德岛城就在德岛站附近,走过一截立交桥,坚毅的城墙映衬着古松出现在视线范围。这边的秋意更浓,金色银杏落叶铺满草地,护城河倒影着两岸的植物斑驳。藩主蜂须贺家政的石像挺立在阳光的阴翳之下,复古的火车车厢永远停靠在城内。
有人相向地跑来,带着秋日的美好活力。我的步伐也变得轻快,看到德岛站的列车轨道出现在另一侧,耳边清晰地传来报站声。城市与城迹,安静与热闹,仅以栅栏相隔。


最后一天,我从德岛站出发,步行前往吉野川。那是一汪深邃的蓝,被突然凛冽的风吹皱起涟漪,仿佛是手扎的纹路。一艘船徜徉在大片的蓝色之中,留下一串汹涌的水波,随即又被抚平。
宽阔的桥上,步行者只有我一个。我看到大片大片的云彩,犹如被撕扯过的棉花糖,漂浮在头顶的青空。转一个弯,路过高高的堤坝,就到了十郎兵卫敷屋。下午场的人形净琉璃表演已然错过,一拨老年团客人意犹未尽地正准备离去。

即便如此,工作人员丝毫没有懈怠。按照流程为我单独放映纪录片,再请到展览室讲解净琉璃文化,让我一一上手感受巨大的人形是如何动作。人形会馆就在斜对面,照样是我一人包场。工作人员依然笑脸相迎,我一个人坐在观众席,看着他热情地演示各种人形的制作工艺。


不同的面具表情,背后都隐藏着绝妙的机关。源于祭祀神灵的人偶戏剧,在德岛的民间流传了几百年。伟大的人形师的作品,还在焕发着光彩,活跃在舞台之上。这古老的庶民文化,多一个人知晓,就多一份延续。

在德岛站观光案内中心结识了中国的工作人员,推荐晚上去阿波舞会馆看表演,说是很有名气的连(团体)一般都是晚上的场次。于是,赶在8月之外,我近距离地观看了一场小型的傻瓜之舞。男舞的帅气,女舞的高雅,彼此交融。“阿波舞的秘诀,就是开心。”舞者们绽放着大大的笑脸,向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解说。这支流传了400年的古老舞蹈,关于起源众说纷纭,说法之一是德岛城建城之时全城百姓不拘身份地自由舞蹈。不可否认,这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庶民之舞。
看上去像是社员旅行的一拨人被请上了舞台,一位四肢不协调的壮汉无惧目光,笑呵呵地按着自己的节奏舞动。台上台下,沉浸在一片笑声的海洋。很久,没有这么舒坦地笑出声来。几场角逐过后,壮汉被封为了参与观众中的第一名。从众人的开心度看起来,这绝对是众望所归。


“跳着舞的傻瓜,看热闹的傻瓜,反正都是傻瓜,不如一起跳舞吧!” ——即便回到民宿,这样的号子还在脑海中回荡,嘴角不自觉地就会泛起微笑。K的民宿来了3个京都大学的学生,在进行自驾四国之旅。围绕着所学的专业,K与他们展开了一番哲学式的讨论。我一边喝着茶,一边旁听,直到夜深。
K从来都是善谈的,与房客的交流看上去都很顺畅。我们每一晚都会有谈不完的话题,从日本人的英语到章鱼小丸子的手作实战,从抹茶的打法到德岛的城市性格。刚好的距离,恰好的关心。我相信,她在收集着一个个的人生故事,让这座濒临荒废的老宅,持续焕发着生机。而我的故事,正是其中的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