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 PS5 vs Xbox Series X硬件对决
之前很多对自己英语信心满满的朋友去玩《极乐迪士科》,玩了一下后决定去考一下雅思托福放松一下。
结果今天出中文版了,一群很早看了我的测评的玩家纷纷决定去买了游戏并且开始玩。
我希望你们能从这个游戏里获得很多乐趣,我不知道中文翻译质量如何,但是我之后会去试一下。
PS5的硬件指标公布了, Mark Cerny在发布会说了硬件,硬件和硬件,没提游戏一个字。
我看到很多媒体吐槽,但是这本来就是一个游戏开发者大会,不是一个给消费者搞的E3式的展会。
所以本来就是提硬件和开发环境的。
在我接下来讲看法之前,先把我写的前情提要放出来
关于PS4如何战胜Xbox One的:
《 我说我要写一篇索尼大法如何这代大获全胜的文章的,我说到做到,话说豆瓣日志的标题可以多长呢?我好想知道啊,但是标题太长会不会大家就不想看正文了,算了,我还是不要打太多字在标题上了。你们看正文就好了》
以及硬件公布以前,本世代微软和索尼的第一波过招:
如果你没时间读的话,我简单几句话总结一下:
上一代索尼在硬件机能上轻微的碾压了微软,但是当你看到实际游戏表现的时候,索尼是严重的残虐微软。
然后这一代还没有完全公布,竞争已经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微软针对过去的错误做出了很多调整,并且已经发动攻势。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在这里我要提一下,Xbox 360在初期是打败了PS3的,但是随着The Last of Us之类的游戏和其它独占慢慢的蚕食市场,PS3在那一个世代末期其实击败并且反超了Xbox 360.
PS4 vs Xbox One初期,我文章里很全面的概括了微软是如何自己把自己的市场摧毁的。
注意,在这里我要提一下。
PS4除了在售价上以外,没有做太多针对微软的“进攻”
整个本世代微软的失败,是他们自己犯傻。
但是在写这一篇的时候,我特意查了一下PS4和Xbox One的硬件比较。
我忽然发现在末期,Xbox One X硬件有了异常夸张的提升,基本上全面碾压了PS4 Pro。
微软其实在末期还是发了一些力,只是实在初期操作太糟,后期无力回天。
于是斗转星移,2020年3月19号了,我们来讨论一下Xbox One Series X vs Playstation 5的硬件比较。
之前都是谣言,说是XBSX性能比PS5要好。
现在官方数据出来了,证明谣言有一部分是对的。
如果你一定要看数据,那么数据是这样的(如果你看不懂数据不要紧,我后面会解释一下):
CPU
XBSX: AMD Zen 2 Cores 3.6GHZ with SMT最高可达3.8GHZ
PS5:AMD Zen 2 Cores 3.5GHZ
GPU
XBSX:12TFLOPs,52 CUs @1.825GHz
PS5: 10.28TFLOPs, 36 CUs@2.23Ghz
RAM
XBSX: 16GB GDDR6, 10GB@560mb/s, 6GB@336GB/s
PS5: 16GB GDDR6, 448GB/s
SSD
XBSX: 1TB Nvme @2.4GB/s, 4.8GB/s Compressed
PS5: 825GB PCIE4.0 Nvme@5.5GB/s, 8-9GB/s Compressed
总结一下:
CPU和GPU方面,XBSX在这一次都略快于PS5,大部分硬件几乎都是一个牌子的,但是微软的更好。
内存方面微软也占一点优势。
但是换到硬盘上来,PS5大概比XBSX快了一倍。
作为一个专门做SSD的人,我不得不说,PS5这个速度是现在的三星970Evo Plus的一倍。索尼在硬盘上砸了大钱,这里可以体现出很多想法。
硬指标上:XBSX除了硬盘,各方面都超过了PS5. 而PS5的硬盘有些夸张的快,就算跟顶级计算机硬件比,这个SSD也太快了。
那么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我们首先谈我们还不完全知道的变量:
售价
抛开售价谈对比不太实际。
因为当XBSX比PS5快一些但是要贵100美元的时候,可能市场反馈就很不同
如果微软砸钱,XBSX比PS5快而且还要便宜,索尼那边压力就很大了。
其次,最大最大的变量就是:
对于未来游戏开发的影响
在这一点上,我怀疑索尼又赢了·····
我每次一说这话,有人认为我是索尼铁粉····我不得不说
我有3台Xbox 360和三台Xbox One(一个首发一个S一个X)
我也有很多太PS3,4.
我不认为我是个站队的人,我之所以认为索尼这一次赢了,还是跟Mark Cerny有关。
上一代,Mark做的很多事情就是在游戏开发者大会上讨论开发环境。
这一代,他做的事一样的事情,首先公布PS5的消息是给开发者。
当你看微软发布会的时候,当他们讨论硬件,他们其实满口说的就是:
性能,快,更快,比竞争对手快。更快 = 更好
他们并没有提到快意味着什么。
而Mark Cerny一直反复强调SSD,实际上,SSD是整个发布会的重头。
他反复强调硬盘的速度,并不是跟硬件有关。而是在提及他对于未来几年游戏发展趋势的看法和对于游戏设计的影响:
(我在这里不讨论对错,好坏,只谈他的提到的东西)
他当然也提到了,更快的SSD解放了内存瓶颈(翻译一下就是,其实我们内存实际运行上不比XBSX慢)
但是更多的是,他认为将来的游戏将会更宽大,内容更多。
更快的SSD可以给开发者更多自由。
从这里,我想提及几个相关的信息
首先,最近20年里卖的最好的游戏,除了部分特例,几乎全部都是开放式沙盒游戏。
其次,在2010年,很多游戏的多边形渲染达到了300万多边形50k/s,而在这几年的Horizon Zero Dawn里,多边形数量是500万/100k/s。
如果把画面优秀的游戏的多边形数量的成长率逐年做一个列表。
那么一个数据就是:最近10年以来,游戏画面的进步速度变的越来越慢,甚至在最近三年出现停滞状况。
之所以这样我们可以把原因归纳为:
1. 独立制作小成本游戏逐渐成为主流
2. 垄断性质的游戏画面引擎以及主要游戏平台机能限制开发可能
3. 游戏开发成本提升······做游戏画面更是很花钱的事情,开发商不想往画面上砸钱
这可以单独写一篇很长的文章来讨论为什么现在画面的精细程度没有像80年-2010年之间那样的成长了。
另一方面,因为受限于硬盘速度和读取,受到容量限制,根据论坛上精密计算,最畅销的Grand Theft Auto系列游戏里,其实地图最大的是Vice City。
尽管随着CD转化为蓝光,容量加强许多倍,但是因为画质和分辨率的提升,GTA系列其实地图在这些年里都没有真的扩大。
总之,我得出的一个结论是:
过去这些年来,游戏的画面进步速度开始出现停滞,GPU上的速度优势到底能多大的转化为游戏开发的自由,这个让人产生怀疑。
或者说的更白话一点:GPU快太多到底意义大不大······我知道什么东西都是越快越好,但是我们要考虑支出和收获······
说了这些,我认为Mark Cerny看到的是将来游戏画面的精细程度的发展速度将会减缓,相对的,游戏的范围,地图面积,贴图,素材的大小将会获得巨大的提升然而解放出开发者的想象力。
实际上你如果看看现在的FPS游戏,其实地图大小都是那么大同小异,这不是大家互相模仿的结果,而是主机技能,开发引擎和诸多你平时没想到的限制阻断了开发者的画布。
那么,我是不是在说,Mark Cerny有远见,PS5就会赢呢?
not at all,这里,我们看到的知识Mark对于开发者的一个宣传,一个提议,一个sales pitch。
更重要的是,谁会买他的帐?
上一代,因为微软的傻X,确实很多开发者都蜂拥的聚到了PS的旗下(除了EA那帮子)
这一代,微软明显已经开始砸钱,而且悄悄的,微软收购了很多工作室开始给自己搞独占开发。
新一轮的竞争早就开始······接下来我们注定会看到的情况就是:
微软独占vsPlaystation独占。
微软肯定会开始炫耀自己在显示和CPU上的优势,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4K,超稳定60FPS的一些画面绝美的作品。
而索尼则可以靠着自己的超快速硬盘,推出一些无读盘,地图超巨大沙盒作品。
(以上是我自己的揣测)
在双方靠独占展示了自己平台下可以实现的种种可能性之后,那么第三方开发商就要站队了。
这时候才是真正决定胜负的关键。
我个人认为Mark Cerny的看法是正确的,可是到头来,在任何行业里,驱动市场走向的想来都只是钱而已。
Mary Cerny不管对于将来游戏开发方向的预测对也好,不对也好,太多可以用钱买来的因素成为了本世代对抗的一个巨大变量。
所以对于这一轮的公布,我的看法是:
1. 微软硬件上普遍更快,除了硬盘
2. PS5的硬盘快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决定,甚至是一个非常有预谋的奇招
3. Mark Cerny对于接下来游戏开发的方向更清晰,我同意他的看法
4. 但是我们都不知道谁会买谁的帐
Lastly············
Mark Cerny在发布会上花了亚洲的时间讨论了一下Playstation在音效上花的功夫,讨论了PS5的音响硬件和开发环境。
如果你对音响特别挑的话,PS5在这一些细节上也是完胜XBSX的,至少目前看起来是如此。
所以说起来,其实硬件真的意义不大
我们等的,还是那第一个非万不可的独占而已。
螃蟹|腮脖膨客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14/05《光与影:33号远征队》从注定失败到大获成功的路 (26人喜欢)
- 05/05, 2025年上半年的4个游戏感想 (37人喜欢)
- 30/04/2025, 超级懒人食谱:暖心的熏蹄汤 (20人喜欢)
- 28/04/25, 无法反驳 (9人喜欢)
- 18/04/2025,Galaxies Gaming Showcase总结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