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防晒指南
查看话题 >我的防晒美白常规武器(备孕族版本)
我的防晒美白常规武器(备孕族版本),对于备孕族来说防晒比美白更安全且重要,因为你需要紫外线为了自己与宝宝的骨骼健康,同时呢,你的雌孕激素水平在孕期都会比较活泼,这时候光老化包括斑点也是你不愿意看到的。 关于红血丝与敏感肌肤:
推荐 德系的药妆丝塔芙或者贺本清(洋甘菊类)。嗯,同时要避免果酸等酸碱性刺激,磨砂膏等机械刺激,注意防晒,嗯,防晒霜之前可以涂澳洲绵羊油或者德国、日本北海道马油等动物脂肪护肤品,底妆建议用温和的CC或者BB霜--推荐德系的妮维雅,妮维雅是CC霜或者BB霜发明者,本来用途就是晒伤或者烧伤、换肤的病患用的医药性覆盖物。
倩碧黄油无油款不错,我孕期涂脸,没长细纹,油款涂肚子,没长过妊娠纹。但是冬季里油款上脸还是名副其实的黄油脸,无油款又不够用(尤其有暖气的地方),貌似不如获得过Cosmetics大赏的德国原产妮维雅蓝罐好用。我囤的油款后来都涂脖子了---真是颈纹克星。貌似刘亦菲和张柏芝颈纹比我还多(我年龄介于她们之间),所以黄油还是很棒的。以后如果出现抬头纹,我就用油款及无油款黄油混合成比较柔和的质地来对付,一定会跟颈纹一样有奇效的,坚信。
更新 VC浓度需要有达到15%-20%?那等于刷酸,自己把自己肌肤屏障破坏了。
关于定妆,我刷纳米珍珠粉、谢馥春鸭蛋粉,还有就是物理型(对应化学型)防晒喷雾剂--把素颜霜与物理防晒霜共享的主打成分二氧化钛雾化地给你喷在脸上,太赞了。
城野医生婴儿物理防晒霜
SPF40 / PA+++(纯物理防晒)
-
成分测评
■以二氧化钛为主的纯物理防晒剂,缺乏对uva的防护
■透明质酸钠、小分子醇类、藻提取物为保湿剂
■还添加了甘草酸二钾、神经酰胺,抗敏、保护屏障
-
使用感受
➤肤感较为轻薄,稍微泛白,可少量多次涂,时间久了有些泛油
➤用洗面奶就可以卸干净,这点作为物理防晒已经不错了
➤手法建议拍打上脸,不要搓,不然搓泥别怪它
➤缺点是容量比较小,用起来太快,以及缺乏对uva的防护
-
适合肤质
■适合任何肤质
Ultrasun林允同款(物理+化学防晒)
SPF 30/PA+++(face) 150+元/50ml
SPF 30+/PA+++(family) 208元/100ml
SPF 50+/PA++++(extreme)228元/100ml
-
成分测评
■全线配方非常安全简单,不含香精、矿物油、乳化剂、苯类防腐剂,PEG,减少过敏源。
■这三款采用的都是真空瓶,这种设计,能够让每次压泵挤出产品之后,空气不会从压泵那个口子回流到容器中,而是从瓶子底部的口子进去,同时不会接触到料体,这样就不会影响那些抗氧化成分
-
使用感受
➤可以这么说,ultrasun就是防晒届的杠把子,欧系里的安耐晒。但说实话,成分方面要的确比安耐晒更安全,低敏,这也是粉丝给我的反馈。
➤这三款成膜都很快,乳液质地,清爽不油腻,有一定的防水功效,但用一般洗面奶即可卸除。涂上后,比较保湿,因为含氧化剂,所以可以代替日霜使用。但因溶剂为酒精,干敏皮需注意。
➤extreme要比face 和family 的稍微白一些,extreme防晒效果是三个里面最好的
适合游泳、海边、潜水、滑雪、军训等极端恶劣条件必备。
➤face和family都适合日常上脸使用
但family里抗氧化成分较face少,更低敏,更加适合敏感肌,更加适合家人小孩,身体也可以用
-
适合肤质
■三款都适合任何肤质,除了干敏肌
资生堂艳阳夏日常温和防晒乳
SPF30 / PA+++(纯物理防晒)
-
成分测评
■氧化锌为主,二氧化钛为辅,配方安全简单温和
■保湿成分有甘油、醇类小分子等
■含有植物提取,美白祛斑抗氧化的辅助作用
-
使用感受
➤质感有些油,比较滋润,有些泛白,成膜速度较慢
➤防水力好,非常适合海边或者游泳使用
➤手法建议拍打上脸,不要搓,不然搓泥别怪它
我为了应对春困,提高免疫力与工作效率,鉴于每天喝三杯美式黑咖啡都既不能赶走疲乏,又影响睡眠,本周开启了每天吃维生素C300-500毫克(普通型)+复合维生素B(普通型)9片+牛磺酸500毫克-1克+L-半胱氨酸500毫克-1克+亚麻籽油或者核桃油(都是国产)一茶匙模式,恰好是日系美白丸的方程式啊。但愿有效果。
21岁健康肌肤跟我这种30+小师太健康肌肤一样都需要对应光老化,但是,对于视黄醛家族(包括虾青素胡萝卜素等),因为具有光敏性等其他副作用,就不必画蛇添足了,除非你有痘痘或者皱纹细纹等。
维生素C(5-10%以内)+3-5%烟酰胺复合物,即便是复合体形式,依然有各自的功效能力不减弱,而且还有保护VC不被氧化的作用-----研究说烟酰胺抗坏血酸盐(VC)具有减少紫外线产生的黑色素和稳定维生素C不被降解的作用,对于日晒引发的光老化,这不就是我们天天费尽心机追求的吗?!
也有报道说,烟酰胺与VC同时使用,在紫外线的影响下会产生过氧化氢(漂白成分),量甚微,不足以伤害皮肤。
紫外会影响和破坏很多护肤成分,如果选择含有VC,烟酰胺的产品,同时有维生素E加入的效果会更好些。 因为烟酰胺成分的工艺决定了添加的烟酰胺的产品里都会含有少量的游离烟酸。
而且烟酰胺和VC反应生成烟酸是需要高温条件的(不用100℃起码也要90℃),皮肤温度是远远低于反应需要的温度的。
只是VC、烟酸这两个成分本身都具有刺激性,所以叠加使用可能会造成对皮肤的刺激。敏感肌在叠加使用的时候记得先在耳后或者下巴测敏。
使用含有VC,烟酰胺的产品容易产生潮红刺痛的话,且一周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需要考虑VC的酸性刺激问题(所以我一直强调VC浓度问题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67704410/),不一定是烟酰胺问题,或分开使用,观察看看是哪种因素的影响。
更新 作为自己DIY护肤品的配方党以及理工科学渣女博士(医学科学),小师太我来提点一下A&C问题:视黄酸-视黄醛家族(包括虾青素胡萝卜素等近亲)都是光敏性的(所以要尽量黑暗中使用或者晚饭后使用喷上防晒霜),且都是什么呢---雌激素合成的前体分子(这个很偏门啊),其保养作用也类同雌激素;维生素E是维生素C等的好基友,偏门的是什么呢---它是雄性激素合成的前体(传说VE有壮阳作用,此处污);维生素C,稳健型的是它的磷酸酯镁盐,活泼型的是L--VC,现在常见的就这两种,你要找纯正的右旋VC还不太容易。视黄酸视黄醇视黄醛外用都是油包水或者亲油类的质地,这种质地有个缺点,脂质容易诱发眼部水肿(所以我不建议黑暗中躺下使用)。那么怎么办呢?晚饭后或者早晨刚刚醒来洗脸后使用A(或者虾青素胡萝卜素),喷上防晒霜;临睡前洗掉,改用C和晚霜;出门前改用C(包括烟酰胺也可),用在妆前。
更新:)带货虾青素的代购或者微商没有跟你们讲过作为叶黄素与维生素A、胡萝卜素的同族堂兄弟---虾青素具有高度的光敏感性,也就是说红辣椒油一般的虾青素白天太阳或者室内照明白炽灯日光灯下使用,不仅不美白,还会令肌肤变黑长斑、过敏!
本质上其禁忌症跟胡萝卜素、柠檬酸、视黄醛等是一样的---楼主小姐姐说,作为一名江南女人,我却是过敏体质,不能多食用小龙虾与大闸蟹等我大苏省特产,实际上就是它们壳与体内的虾青素在作怪,诱发光敏性皮炎。
其实我夜间睡眠前专门用来对付眼部肌肤暗沉型黑眼圈(还有滋润睫毛功能)的30ml精华的配方是----15滴胡萝卜油+5%烟酰胺+7%维生素C,当然你要把胡萝卜素油置换成春日来信的虾青素油原液也未尝不可,但我不觉得二者有本质差别,虾青素再有能耐,但是在我们皮肤的吸收能力面前,它最后的呈现效果跟堂兄弟胡萝卜素、叶黄素等视黄素家族成员区别没有那么大。
不过,国货春日来信与修正药业的正品还是不错的。
小姐姐我的清奇脑回路与实践。我的快速出门终极大法--隐形面膜妆容法:可以补水且应付早晨肿脸
方案之一
生化实验室用的蛋白凝胶(还可以加深双眼皮)、蛋白甘油+维生素E与L-维生素C(10%)+玻尿酸原液(有木有都没关系)+生化实验室用的琼脂,加上含有酿酒酵母或者双歧杆菌、咖啡因(很重要,纯的是白色粉末)的清酒(医用酒精也可以)、瘦脸啫喱调和成啫喱状,一定要有胶水一般的粘性,早起可以用来消除面部肿胀与补水、紧致小脸,再喷上喷雾状防晒霜,涂上浆果色或者玫瑰珊瑚色润唇膏(部分当腮红修容),小姐姐我就可以通勤(等于路上做了隐形面膜),到单位再洗掉重新正规化妆。
方案之二
最快的早晨出门终极魔法:洗脸----瘦脸啫喱(透明)-富含酵母精华或者维生素C-烟酰胺的水(一定是水,为防止搓泥)---玻尿酸粘液或者神器(生化实验室用的蛋白凝胶或者替代品:鸡蛋清+医用酒精+稀奶油的混合面膜)---喷雾型的高SPF防晒霜--睫毛生长液--凡士林润唇膏(部分可作为腮红)。这个流程思路等于早上做了一个好气色隐形面膜,到公司再洗掉,重新化妆。
楼主小姐姐是理工宅,医学类的遗传病理学及病理解剖学学渣女博士,我自己也要开始春季美白了--坐标上海人在苏州上班,周末回沪上。听家人说前两天,郭嘉允许我们小区快递员进来了,10号-11号,结果植树节那天开始又不准进来了,似乎有玄机,但不管怎么说,踏青花季来了,咱们美丽起来吧---女人要变美,一个是纤秾合度控制体重合适范围内,第二就是美白啦。
我是很喜欢DIY各种护肤液的,包括酿酒酵母、益生菌类的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等都是我喜欢的添加剂,包括雷打不动的烟酰胺(我一般配制3-5%外用,同时还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C(左旋的效果好,但不稳定,必须低温黑藏,我喜欢比较稳态的维生素C磷酸酯镁,口服外用)。
但是小红书等上居然推荐15-20%浓度维生素C护肤液(100毫升加入15-20克),我估算下,这个PH值已经达到2-3了,妥妥的刷酸浓度,偏偏还振振有词说这个浓度才是透皮吸收的最佳浓度--这不就是把表皮酸化腐蚀然后让维生素C液进入真皮么?
我服了啊,但是还不敢,最多15%-12%就可以了。20%,怕怕,肌肤太敏感。
关于透皮吸收问题,苏州园区某机构去年三八节送了几支据说高科技的钢笔型导入仪,微晶片,据说是可以瞬间三十秒打开毛孔,然后十分钟内自然关闭,这期间可以涂抹高机能药妆品,我试了下貌似有效果,但不确定那种,我就当一个心理安慰吧。
我自己也不做微商那些,我们团队做的是一类二类这种很严格的大家伙医疗器械,网上就不讨论了,我们自己有严格的客户群及渠道、订单,虽然不景气但也不能坏了招牌。
-------------
给楼里童鞋的内涵营养性回答,po到主楼里来--
不要膜拜啊,学以致用,尊重荷包啊。我用烟酰胺是长绒毛的,似乎眉毛也长得很快(注:我从前年开始,因为老了,奔四了,就摒弃了以前一直喜欢的野生眉或者赫本式浓眉大眼,改成很中国很古早的柳叶眉了,三个礼拜请师傅修一次,因为我大杏眼,上了年纪很容易眉压眼加上黑眼圈与泪沟,自带老化表型,改成纤细又弧度的眉毛就温柔舒服多了),但不是说美女多绒么--玛丽莲梦露生前是不像同时代女星那样祛除面部绒毛的,她说镜头里绒毛是使得脸部自带柔光效果。而且我没有长小胡子。上一次我在组里po一个自制长睫毛无黑眼圈配方里我还利用了烟酰胺美白又长毛的特点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66663741/。
防晒,我是防晒到极致的人。因为以前在欧洲生活多年,发现那里紫外线比国内强(空气更加透明),而且比我家江南干燥很多,所以,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第一件事情我学某个法国博主,嗯,就是最有名那个--冷水洗脸、刷牙,然后就是玻尿酸护肤水乳,外加30的防晒霜(室内不一定要用安晒耐,德国开架牌子就可以,我皮肤底子是白里透红,但是天生雀斑脸),然后运动、吃早饭,再洗脸准备画皮,当年我偏爱Blea与NIVEA等比较精细分工的传统德式药妆。
很多小仙女容易忽视的是几个防晒盲区:手、鼻梁、唇部,还有呢就是染过的头发,尤其是偏红色、金色系列的。还有一点,我以前听皮肤科同事说--本质上,美白与防止皱纹衰老是两个矛盾走向的事情,因为美白是擦除,抗衰老是增量与紧致,所以女人25岁以后就要有意识地准备好这两个系列,然后同时搭配使用。互相对冲下缺点。寡肽类,貌似Balea是按照年龄细分精华液的,五六肽就已经很好了。我个人觉得抗衰老又紧致肌肤的是德系的精华油类(很多德国人自己用玫瑰果油等配制精油--参见德国世家的配方),我不怕大油皮,因为会吸收的,即使有那么一瞬间,用蜜粉或者珍珠粉定妆烘焙几分钟就可以了---有时候早上这么搞,连BB、CC等底霜步骤都可以免了,就是护肤、防晒、补水后的水油充足的脸上刷腮红与蜜粉烘焙就可出门,很自然,这不属于日系韩妆,属于法式妆容(可以把底妆时间节省下来吹头发---法式风格核心要点就两条:第一,苗条或者曲线玲珑;第二,蓬松自然的头发与漂亮的发际线)。
嗯,素颜霜的主打成分,除了甘油就是食品级的钛白粉啊(物理防晒因子也是它),我起先正在考虑要不要屯点货自制下,后来一看原料,真的是太白了,全脸不合适,配成哑光眼部遮瑕倒是挺不错的。哇咔咔
------------------------
资料:肤色与生殖能力密切相关“白人”生育劣势明显
黑猩猩的皮肤天生是什么颜色的?“当然是黑色的!”你也许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其实你看到的是黑猩猩毛发的颜色。留意一下小黑猩猩的脸、脚掌等没有被毛发覆盖的部分,你会看到它的皮肤颜色其实非常淡。
在几百万年前的东非,我们人类的祖先和黑猩猩的祖先相揖而别,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我们可以设想,人类祖先的模样和现在的黑猩猩有些类似,也是深色的毛发覆盖着浅色的皮肤。当人类祖先脱掉了毛发,变成“裸猿”,浅色的皮肤完全暴露了出来,同时也就变成了“白猿”。但是,为什么今天非洲原住民的皮肤颜色全都很深,以至于被夸张地称为“黑人”呢?
肤色的深浅主要取决于皮肤中黑素的多少和大小。在阳光中的紫外线的刺激下,黑素颗粒的数量和大小也会增加,也就是所谓被晒黑了。黑素是人体制造的天然防晒霜,用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紫外线如果不被屏蔽掉,不仅会灼伤皮肤,更严重的是,会损害皮肤细胞中的DNA,进而诱发恶性的皮肤癌—黑素瘤。肤色越浅越容易得皮肤癌,例如,美国白人黑素瘤的发病率是美国黑人的10倍。
显然,人类祖先在脱掉毛发后,必须保护皮肤免受非洲强烈阳光的伤害。答案似乎显而易见:人类祖先的肤色变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以预防皮肤癌。但是这个答案存在一个漏洞。皮肤癌通常要在长年累月遭受紫外线的损害后才会发生,发作时病人往往已进入了生殖期,早已留下了后代,而自然选择是通过控制后代的多少发挥作用的,对皮肤癌患者的影响很小。
应该还有别的因素让肤色浅的人的生育能力大受影响,自然选择才会有用武之地。研究发现,肤色浅的人如果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血液中的叶酸就会受到破坏,含量迅速下降。叶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是细胞分裂合成DNA时不可缺少的成分,任何涉及细胞快速增殖的生理过程都需要叶酸,叶酸缺乏会影响到许多生理机能。对男人来说,体内缺乏叶酸会影响精子的生产。对女人来说,怀孕时体内缺乏叶酸会导致流产,或者让胎儿出现神经管缺陷,生下无脑儿或脊柱裂(脊椎没有完全闭合)婴儿。这些都与生殖能力的高低直接相关,让肤色浅有了明显的生殖劣势,这可能是人类祖先肤色变深的主要原因。
在十几万年前,现代人的祖先走出非洲,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当人类祖先迁移到高纬度地区时,肤色又成了问题。在高纬度地区,阳光不像低纬度地区那么强烈,紫外线辐射量大为减少,黑素作为天然防晒霜起到的保护作用很有限,过多了反而对身体有害。原来,紫外线虽然会破坏叶酸、损伤皮肤,却也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功能:刺激皮肤合成维生素D。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D大约有90%是在紫外线的刺激下由皮肤合成的,剩下的10%才从膳食中摄取。
肤色深的人在热带地区生活时这不是个问题,虽然紫外线大部分被黑素屏蔽了,但是漏网的那一小部分已足够用来合成维生素D了。但是他们到了高纬度地区,就没法获得足够多的紫外线来合成维生素D了。维生素D帮助肠道吸收钙、磷,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D,就会进而导致体内缺乏钙、磷,影响骨骼的生长,出现佝偻病,这种病在婴幼儿时期就会出现。女性如果在儿童时期缺维生素D,会使骨盆畸形,以后会难产。
因此在高纬度地区,肤色深成了严重的生存劣势,这些地区的人类的肤色又逐渐变浅了。作为这个观点的一个佐证,在所有人群中,女性的肤色一般比男性的浅,她们皮肤中的黑素要少大约3%-4%,虽然人们往往认为这是由于男性偏爱浅肤色女性的结果(进化论把这叫做性选择),但是其深层原因可能与育龄女性对钙的需求量要比男性大得多有关,特别是在妊娠和哺乳期,女性对钙的需求量更大,因此女性肤色较浅,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紫外线穿透皮肤,制造更多的维生素D。
你也许会想到,这个观点有一个反例:生活在北极圈周围的因纽特人(以前叫爱斯基摩人)的肤色并不像北欧人那么浅。不过,因纽特人大量地吃海鱼和海豹油脂,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D,已足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他们肤色变浅的压力没有那么大。而且,因纽特人是在大约5000年前才向北迁移,他们的肤色还来不及发生进化。
几百年来,人类在世界范围内再次发生了大迁徙,许多肤色浅的人群迁移到了热带地区,而许多肤色深的人群则迁移到高纬度地区。他们的肤色更没有时间发生适应当地气候的进化。何况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不总是完美,即使是原住民,也有很多人会缺乏维生素D或叶酸。这些人本来要被自然选择所淘汰,但是文明社会不允许一切都“顺应自然”。建议儿童、孕妇补充维生素D制剂,孕妇补充叶酸制剂,成了各国医学界的通行做法。但是医学建议并不能保证人人会遵守,在日常食品中添加营养素是一个更有效也更便宜的措施。今天,美国等发达国家销售的牛奶都普遍添加了维生素D,而美国政府更是在1998年1月起强制要求所有的粮食制品都必须添加叶酸。现代医学让人类具有了抗拒自然选择的能力,可以惠及每一个人,但是它的实现,却需要全社会的认同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