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熊猫的野化放归
大熊猫野化放归,我国人工饲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42只,其中: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85只。为数不少的圈养大熊猫中,为何选择四川卧龙的大熊猫“淘淘”作为“先遣部队”成员,走向回归之路?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熊猫爸爸”张和民给多位记者揭开谜底:2010年8月3日,“淘淘”诞生于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成为全球首只在野化培训场诞生的熊猫宝宝。与其他圈养条件下出生的熊猫幼仔不同,“淘淘”在它的成长历程中,没有依靠人类帮助,而是跟随妈妈“草草”一起在野化培训圈内生活,学习大熊猫必备的野外生存技能。“草草”出生在野外,由野生大熊猫妈妈带大,后被救护才开始圈养生 活。生下“淘淘”后,“草草”自然将各项技能如数传给儿子。
早在2001年,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大熊猫野化放归工作,2003年,全球第一只人工饲养大熊猫“祥祥”放归野外。2012年,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成功放归自然。2013年,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人工繁育大熊猫“张想”成功放归自然。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在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遗传结构最合理、最具活力的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基础上,已形成了多个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梯队,将一如既往引领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工作,让更多的人工饲养大熊猫回归自然。
2012年10月,中国第一只经过系统野化培训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被放归自然。没有理由圈养这么多大熊猫,“他们应该大力将这些大熊猫放归到森林状况良好、保护区建设状况良好、没有或几乎没有大熊猫的地区。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只需要一点点的意志力、时间和努力。”
这一计划缺乏进展似乎要归咎于官方对可能会因有更多大熊猫在野外死去而面临批评的担心。“祥祥”被放归到了一个生存着很多大熊猫的地区。国际社会也能为中国提供大量帮助,帮助其将大熊猫放归野外。“与其他任何濒危物种相比,这一物种得到的关注和资金是最多的。森林能够得到保护,反偷猎工作能够继续,放归后的大熊猫能够得到监护,有足够资金来进行所有这些工作。”
通过人为干预和科技手段,保护大熊猫的努力已使平衡得以恢复。但正如沙勒博士所认为的那样,是时候重建野生大熊猫种群、而不仅仅是圈养它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