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金》读后总结
4/20本书读书计划——读后总结:
《马丁·路德·金》,作者马歇尔·弗拉迪(美),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社
我们所知道的马丁路德金是一个英雄,一个战士,一个为黑人的自由奉献了生命的伟大的人。一个时代的符号。我们所不知道的是马丁路德金也是一个凡人——怯弱又勇敢,风流又呆板,虔诚但私生活糜烂,一生被其负罪感驱使。
马丁·路德·金出生在一个优渥的家庭。父亲老马丁是当地德高望重的黑人牧师。给儿子和女儿都起名马丁路德,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孩子寄予厚望。从小在教堂耳濡目染,马丁·路德·金逐渐意识到其语言感染行动的天赋,习得了牧师的威严。个字不高,身材胖硕,普通的外表,一开口却是抑扬有声,滔滔不绝,从莎士比亚,柏拉图,尼采到马克思,从哲学到神学。在大学时,女孩们(和男孩们)常常忽略其外表,沉醉在其超凡的魅力中(他风流随性,自称女孩杀手,而这的确是事实)。这也得益于其大学期间刻苦钻研,博览群书,并有意加强了其天赋的锻炼。
马丁·路德·金短暂考虑过其他谋生手段,然而在不知是内心还是历史神秘因素趋势下,他走上了父亲寄予的道路,成为了一名牧师。自此开始了其绚丽而悲壮的为大众(尤其是黑人)谋自由的一生。马丁·路德·金开始抗议种族隔离,组织集会游行,提倡非暴力,与当地政府谈判,失败,取得短暂胜利,再失败,被恐吓,被袭击几乎丧命。马丁·路德·金内心害怕但行动上几乎并未退缩,继续呼吁非暴力,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耳熟能详的《我有一个梦想》是其临场发挥的即兴演讲,肯尼迪总统喃喃自语:他实在是太棒了!马丁·路德·金以其个人魅力和奉献精神加速了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的瓦解。
我们无须掩饰其出轨,滥交,虚荣,对事业时而胆怯畏缩的事实。我们需要把他的行为放到当时的大背景里,黑人不能与白人同桌,黑人不能上白人学校,在公共汽车上必须给白人让座,3K党横行,谋杀黑人和协助黑人的白人常有发生,各个州管理者均认为黑人低人一等。马丁·路德·金自开始这份事业之后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人身威胁。他预感到自己的死亡方式。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被谋杀,享年39岁。
如序言所述,我们可以用两句话评价马丁·路德·金的一生。恶可以披上最文明、最明智、最可敬、最正直的外衣,善也可能看上去荒谬可疑、刚愎任性,不幸而有缺陷。抛开所有敬畏和称颂,我们的先知和道德英雄,是以怎样令人痛苦的复杂形式,多么神秘地将善恶混杂为一体的。然而我们还没学会这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