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慰藉》——摘录
1.我们倾向于觉得自己孤立无援、遭到迫害,原因是我们对于遭遇多少困难一般怀有不切实际的观点。我们太容易恐慌,总是误判自己遭遇的问题所带有的意义。我们很寂寞——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说话的对象,而是因为我们周围的人无法秉持真诚与耐心去深切了解我们的辛苦。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部分原因是我们呈现自身痛苦的方式——不论这样的痛苦是来自充满裂缝的感情关系、对别人的嫉妒还是雄心壮志不得实现——通常显得可鄙而且羞耻。我们不但受苦,而且还觉得自己的苦难缺乏尊严。
2.这种解读方式可让我们得知自己是因为内心深处什么样的需求,而认定一件艺术作品或优或劣。我们因此喜爱的作品,有可能也是其他解读方式认为有价值的作品,但我们对这些作品的喜爱却是出自这个不一样的原因:因为这些作品对我们的心灵有所帮助。如此一来,我们从艺术中得到的收获就不只是对于作品的理解,而是包括了对自己的检视。我们应当探查自己的内心,以了解自己对眼前的作品所产生的反应。我们评断艺术作品的优劣将不是就作品本身而言,而是针对这件作品是不是有助于弥补我们的缺陷:我们的健忘、我们的缺乏希望、我们对于尊严的寻求、我们难以充分认识自我,以及我们对于爱的渴求。因此,在接触一件艺术作品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自己的性格,才会知道自己需要寻求什么样的慰藉或救赎。
3.我们一旦认定人生通常不顺遂,我们一旦认为良好的感情关系是反常现象而不是与生俱来的权利,就比较不会把幸福视为理所当然。幸福不会纯粹因为你为人和善而且心怀好意就自动降临在你身上。接着欣赏《大洪水》以及其他类似的作品,我们不是要让自己陷入阴郁的情绪,而是要让自己懂得感恩。这幅画告诉我们:“人生通常就是如此:我们总是紧抓着残骸,在光秃秃的石头上寻求暂时的平安。因此,感情失败以及心碎其实都不是反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