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去不返的日子,是记忆中美好的时光
小时候一直住家属院,和商业小区不一样,这里住的都是一个单位里的人,彼此熟悉,再加上那个年代似乎没听说过谁家孩子被陌生人带走的事,所以家长从来不担心孩子的安危,只会担心自己孩子太野,只要有一个小朋友在楼下看:xxx下来玩——!自己家的野孩子就迅速打开门疯跑出去。

那是一去不返的日子,是记忆中美好的时光那是一去不返的日子,是记忆中美好的时光那是一去不返的日子,是记忆中美好的时光那是一去不返的日子,是记忆中美好的时光小区大门是一个双开的铁门,白天都是完全打开的,两扇门都是。只有晚上会被关闭,只留下左扇门的一个小小的门,晚归的人可以从这里归家,不过需要抬腿跨过最下面的那一道铁铸的「门槛」。铁门后面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有天花板。我会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们一起在那里玩各种游戏,记得经常玩的是1,2,3 木头人,还有一个叫“针儿——”的游戏。
这个游戏说起来很好笑,是很练肺活量的游戏。小伙伴们先围在一起石头剪刀布,选出一个输家,假设小朋友A是最后输了的人,A需要用手摸着大铁门,大家四散跑开,A可以随时放手大铁门,但是嘴巴要一直喊着“针儿———”,边喊边去摸散开的小伙伴,气喊得差不多了就要赶快回去铁门旁边用手摸着铁门“续命”,如果一直摸不到就要一直这么喊着抓。



过了这个通道往里走,就是居民区了,以前的老家属院没有地下室,但是有地上储藏室,每家每户对应一个,就在每栋居民楼的对面。居民楼和储藏室之间有条路,我们会在那里玩弹珠(跳棋里的珠子),被弹中的球就算作赢得的球;还会玩儿摔胶泥,把找来的胶泥用水和上,然后把它做成一个小碗的形状,用力往下摔,谁摔得最响就会赢的大家的一片“哇———”的赞叹声音和艳羡目光。 过去的家属院设计规划和现在不太一样,小区里弯弯绕绕有许多像北京城的胡同一样的小道,是我们捉迷藏的好去处,记得有次黄昏时大家玩捉迷藏,我藏的太好一直都没有被找到,听着外面小朋友跑来跑去内心窃喜忍不住吃吃笑,还要捂着嘴巴低声笑,生怕被听到。可是后来外面的声音越来越少,天也越来越黑,小朋友也都被家长喊回家吃饭。我躲了很久,后来自己慢慢的出来。看着灰色大过蓝色的天,暗而灰的院子,亮灯的窗户,心里有种奇怪的说不上来的感觉。现在想来,是一种氤氲的惆怅吧。 家属院旁边似乎有一个厂,厂的大门口有一大片空地,我们会在那里打羽毛球,有时候也会踢足球。有次我把足球踢到了墙的后面,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它「救」出来。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打羽毛球,和邻居哥哥一起。小时候特别喜欢邻居哥哥,所有的小女生小的时候对领头的大哥哥都会有小小的憧憬吧,他是一群小屁孩的小leader,是一个身份的代表。我们才刚读小学,他就已经是初中生大孩子了,觉得他个子好高,懂得好多,从来不欺负我,不像其他和我同龄的小朋友,因为我是群体里唯一的女孩子,老是欺负我,甚至他还会维持大家的秩序,小小的维护我。小的时候超级喜欢林志颖,觉得邻居小哥哥长得跟林志颖一模一样,笑,其实才没有。想想那个时候,真是可爱的打紧。 离家属院不远,有一个火车站。那个时候城市里只有一趟开往城外的列车,所以很多时候火车站很空旷,我们会在晚上跑到站台去玩。站台上有一排黄色的高高的路灯,路灯下会有好多好多的蟋蟀,我们每个人会带一个空的矿泉水瓶,抓到蟋蟀就往瓶子里塞。至于塞完后这些蟋蟀被怎么样了,却没有记忆了。 有时候我们还会在白天翻过铁轨去冒险。翻过铁轨后是一片荒地,有长得不规则的树木,废弃生锈的一段段铁轨,长的繁茂的野草。有一次我们还发现了一个老鼠洞,里面有很多刚出生的小老鼠,粉粉嫩嫩的,我们一个一个的抢着往里看,很好奇,觉得很神奇。 除了这些,还有抓石子,开交绳,看漫画,玩儿超级玛丽,坦克大战,等等等等。每次一群人聚在一起都开心的不像话。 也有安静的项目,比如聚集在邻居哥哥家里一起看电影,看《旋风小子》,看《少林寺》,看《三个坏小子》。 童年爱的还有小学上学路上,两旁粗壮而枝繁叶茂把整个道路上面的天空遮挡起来的法国梧桐。阳光会透过茂密的叶子扫下来,斑斑驳驳,影影绰绰。 那是一去不复返的日子。 是记忆中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