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烤麸走烤麸
微信联系人里有很多陌生人,有些人年久失联,有些本来不熟,大概是收到过工作邮件加的。做了几年阅读栏目的编辑,就有一些出版社的联系人,一位原来卖书的姑娘去做真正的电商了,自从卖的不是书活跃度上升了不少,一派兴隆。卖其他东西确实比卖书更通俗,一眼望去,就知道在卖什么。书就不一定了,名字不错的书,比如《思想本质——语言是洞察人类天性之窗》,翻来翻去,发现作者似乎并不能洞察,有七拼八凑的嫌疑。所以卖书更容易支支吾吾语焉不详。我们本来也不需要那么多书。好的书值得反复翻有快感,慢慢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卖书了值得祝贺,戳破肥皂泡往往意味着更好的生活,让善于吹泡泡、喜欢吹泡泡以及只会吹泡泡的人去吹泡泡,不管怎么说,得先生存。罗永浩开直播,我们就很看好。
看书助眠。
昨天春分,看了半天书,晚8点多就哈欠连篇了,遂如老奶奶般爬上床。今天又如老奶奶般下楼遛弯。回来接着看《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这应该是导师的爱人推荐,除了这本,他还推荐过好多书,《正常的另一面》《你是怎么来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文字的故事》,他推荐过的我几乎都买了,多数没有细看。现在,机会难得。
《特质》是许倬云在台湾清华大学(好像只是一个不大的学院)的演讲,他称之为think loud,不对的方法、结论一经出口马上就知道有问题,这是讨论和演讲的意义。喜欢听人讲话。工作中,我时常遇到出口成章的人,他们没什么技巧,听起来不高深,但条理清晰,当时和之后,心里一直频频点头。也有表演性的说话,感觉是另外一个类别,但也不错。说的话写下来依然好看,是很难的事,许倬云应该是史学大家了,艰深的学问经他“稀释”了说出来让人愿意相信,口语再落到纸上看了心里依然清爽。我时常觉得他描述过的中国真的存在过哦?那么温情脉脉,放在全人类历史的框架里,也顶天立地的。
中国的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马三立的名字有来头),握了这么多年笔,知道的越来越少,天生的本性也日渐模糊。有自己的原因,也有环境的。杂七杂八浮光掠影了那么多别人的生活,再看看古人的生活,那里也有自我密码的源头,即便刘三不立(这么说自己是不是太狠了),至少还有乐趣,至少还助眠呢。
昨晚,盒马上买来的四季烤麸配料都泡上了,但是实在熬不住了,太困了。今天处理成四季烤麸走烤麸,类似于奶茶走奶,或奶茶走茶,奶茶要是走奶走茶,还是奶茶吗?走的不是皮皮虾吗?疫情期间,红遍朋友圈的自制面皮的视频里,就有麸质的制作过程,就是把面泡了水之后一直揉搓,最后剩下的粘不拉几的那个,看着几分邪恶,怪不得徳约科维奇对它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