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浅的了解了一下存在主义
看‘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听玛格丽特读加缪的《鼠疫》的片段,觉得写的很好,就去搜了下加缪这个人,然后看到有人说他是存在主义,我不知道什么是存在主义,所以又去搜了下这个词,看完感觉好有道理也很棒很积极,COPY一些内容在这里。
“本质(essence)就是所有事物的基本,事物的本质决定了事物到底是什么。本质主义(essentialism)的观点从亚里士多德时期就被提出。”
“而存在(existence),基本就是字面意思,存在是一切存在者的共性。”
本质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先于经验(experience)存在,而存在主义则认为人所经历的存在是人的本质得以形成的原因,人的本质是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中形成的。
存在先于本质的意思是什么?人先存在,来到这个世界上,经历一系列的事情和选择,在这过程中人塑造了他自己,定义了所谓的’本质’。我们和剪纸刀不同,人不是由什么来规定自己的本质的,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创造未来。只有强调了“存在先与本质”,我们才能把人真正同物区分开。
存在主义的特点:1存在主义肯定单独的个人,个人不再依附于群体之中。这也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氛围,两次世界大战让世人懂得不能将战争中的损伤看待为数字,而是一个个单独的、活生生的人。2重视个人的自由与其意志的抉择,如果一个人不能自己作出决定,那这个人便是可有可无的。3强调主观真理,类似“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并不围绕着理性客观论作出思考。4强调人要向着存在本身寻找定位,极力证明自己的存在,找到自己生命的出路。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没有定位,那他也不能被称为一个人。
——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9792270736779703&wfr=spider&for=pc
“人不外是自己造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人之所以成为好人或者坏人,是通过人的自主选择。换句话说,没有所谓的好人坏人的心性,只有对应的选择。这个原理,也就是所谓主观性。”
在这种意义上,存在主义就否定了先天的性善论和性恶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切都跟着我的意愿走。
“每个人同时也都是不同的,人是由自己的一个个选择造就的。A喜欢学习,B喜欢party,在这背后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教条或是普世的本质,很难被归纳。”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129980/answer/666061628
萨特的哲学更现实一些,也更积极一些,他认为我们人拥有无限的“理论上的自由”(technical freedom),即我们有选择去做什么,去选择什么作为我们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对我们有意义的自由(to set your own ends/goals);人没有的是绝对自由,即能随心所欲的实现自己的欲望的自由(to succeed in ends/goals you set for yourself)。这样的理论更易于为我们所理解,同时他指出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我们的人生意义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由此,我们的存在就获得了一些慰藉,而不至于总是陷于海德格尔所称的无聊(boredom)和焦虑(anxiety)中无法自拔——因为意义的决定权在我们自己,不在外界,我们就总是有能力使自己的生活看上去有意义。又或者,我们应当像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一样,面对着生活中无休止的重压也绝不倒下,用这种乐观和坚强作为对无意义的最好回击。
尼采认为我们的现代世界充斥着软弱和虚伪,一群弱者(the weak)聚集在一起,创造出虚假的道德,真正的强者却受到贬斥和排挤。他认为我们应该抛弃一切人为的建构,摈弃所谓的道德,在天地中不断斗争,成为真正的强者。这种斗争一定充满痛苦,但正是在这种痛苦中人才最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尼采讨厌自己被称为哲学家,哲学(包括全部的理性)在尼采的理想世界中是不应存在的东西,是给弱者遮羞的道具,是世界堕落的象征。真正的强者天生就有德性(virtue),他们只需要昭示自己的天性,就是最好的生存方式,他们不需要哲学,不需要道德。世人变得愚蠢和盲从的时候,才需要哲学,世界变得堕落和邪恶的时候,才需要道德,哲学和道德的产生就是世界堕落的象征。尼采的想法对我们来说未免太过激进,但也许这是因为我们都是弱者的缘故。
萨特的哲学更现实一些,也更积极一些,他认为我们人拥有无限的“理论上的自由”(technical freedom),即我们有选择去做什么,去选择什么作为我们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对我们有意义的自由(to set your own ends/goals);人没有的是绝对自由,即能随心所欲的实现自己的欲望的自由(to succeed in ends/goals you set for yourself)。这样的理论更易于为我们所理解,同时他指出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我们的人生意义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由此,我们的存在就获得了一些慰藉,而不至于总是陷于海德格尔所称的无聊(boredom)和焦虑(anxiety)中无法自拔——因为意义的决定权在我们自己,不在外界,我们就总是有能力使自己的生活看上去有意义。又或者,我们应当像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一样,面对着生活中无休止的重压也绝不倒下,用这种乐观和坚强作为对无意义的最好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