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阅读日记 Day 20 - a
《伯夷列传》(大纲)
太史公自序: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第一。
本篇是列传中的第一篇,也是号称史记百三十篇中最难读的一篇,因为它和其他篇章的内容、结构均大相径庭。 《伯夷列传》是一篇议论文,有关伯夷的事迹只是以很小的篇幅夹杂在大段的议论中间。而且在阅读中我会不断产生疑问,感到思路不清晰,非常混乱。 这里反思并整理了一下我产生的疑问,主要是下面这么几条:
- 司马迁在开篇提到许由、卞随、务光,他们“义至高”,但在历史文献上“不少概见”,原因何在?这三人和伯夷、叔齐的故事有什么联系?
- 孔子在评论伯夷、叔齐的时候说他们“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真的是这样吗?
- 都说上天或“天道”会善待好人,但历史上的反例不胜枚举,这种现象作为历史学家应该作何解释?
- 君子砥行立名,一定要“附于青云之士”吗? 何为“青云之士”?
-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太史公在本篇中想表达的核心观点到底是什么?上面这些问题如何用一条主线贯穿起来?这个核心观点和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精神有什么关系?
以上问题,我思索了许久都没能找到答案,只好寻求帮助。 吕世浩先生的视频,特别是杨照先生在豆瓣时间上谈到的观点,很好的回答了我部分的疑问,对理解本篇帮助莫大(非广告,仅仅说出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