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婚姻(一)
当初做投资时经常听到一个说法,创业选合伙人就像选结婚对象。当时只是觉得这个比喻还挺恰当,但是没有细品恰当在哪里。最近一个朋友准备结束自己的一段婚姻,忽然让我想起来那个比喻。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翻过来说,选结婚对象就像选合伙人,经营人生的合伙人。
当代社会有很多人声称自己是不婚族,有些人因为受过伤害,更多的是被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灌输的思想,或者一直没能成功结婚,以至于“习惯了黑暗并开始为黑暗辩护”。当然也有人觉得自己看透了婚姻的本质,觉得完全没必要结婚。他们也可能真的看透了婚姻,看透了人生,这个时候结婚与否确实只是个选择,选择就有得失,但我感觉大部分人并没有完全了解这其中的得和失包含着什么,所以做出了盲目的选择,然后标榜自己很cool的生活态度,不过随着他一开始没意识到的失去的东西慢慢呈现,最后肯定只会剩下对自己草率选择的悔恨,不仅荒废了自己的人生,还向别人传递很多了错误的信号。所以我一直认为,言论虽自由,但也要承担其中的责任,哪怕听你发言的只有一人,哪怕目前还没人听你发言,但思想从嘴里出来,就要承担其中的重量。
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东西是非常不好讲的,因为人很难完全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很难完全理解别人的表达,而三观这种事情又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更是受出身阅历等等的影响存在巨大的沟通漏斗,所以较好的方法就是抽象出来,用比较贴切的生活中的例子和别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形象的描述出来。经济学其实就是一种对生活的抽象,所以可以当作分析生活的工具。
所以婚姻给人生能带来什么收益,婚姻是必要的吗。
首先明确几个词的概念,我以下所说的伴侣关系指的是人为与某个无亲缘关系的异性以终身相互陪伴、生活(也存在少数同性)为目标而结合成的后天亲属关系,我所说的婚姻指受法律约束的伴侣关系,与之对应的是未被法律约束的伴侣关系。
所以讨论婚姻是否必要之前,就要先讨论人是否需要一个终生伴侣。
人是群居动物,人能在各种尖牙利齿和穷山恶水围攻之下脱颖而出,靠个体很难做到,而是凭借群落的力量,分工协作。通过不断演化,喜爱离群索居的基因被不断筛选,活下来的基本都是适应和追求群居,并且需要和人交流,很难忍受独居的人,所以从心理上,人是需要同类陪伴和交流的,至少有人陪伴更让人感到情绪上的愉悦,或者说是带来了某种幸福感,安全感。反之没有同类陪伴,则会产生孤独感,当然,有些人在孤独时可能更容易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们能在孤独中产生很多灵感,确实历史上也有些人因为孤独而诞生了很多伟大的创造,伟大的作品,但不得不承认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孤独是一种负面的情绪,而人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下时,通常是会降低思考,工作,学习等等各方面的效率的,甚至会影响身体的正常机能,幸福感必然会变得很低。
现代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但是人之间的配合关系变的越来越隐式,或者是人已经习惯到意识不到自己对他人的依赖,很多人产生了自己不需要任何人协助的错觉,然而放眼衣食住行,基本全是靠着他人协助才能解决的,所以我们并不需要亲自种植粮食,制造工具,生产产品,而是只需要做一种劳动,只要那劳动是别人需要的,就能换取我们所需的资源,以至于我们也只精通这一种或几种劳动,而不能独自完成所有资源的自给自足。所以实际上,人基本是无法独立生存在当今的世界上的,或者说至少无法独立的以一个现代人的方式生存在当今的世界上。
活在世界上人依赖社会,那活在社会中,是否可以一个人只靠与其他陌生人的隐式关联,而不需要显示的建立人际关系而生活呢,也就是我们普遍理解的独居的概念,没有伴侣,甚至不需要亲戚、朋友。当然可以,而且这种情况下人的生活方式会相对自由很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代价。比如这些场景中:在饭馆吃饭需要离开位置,挪动一个沉重的物件,换灯泡站在椅子上忘记了拿工具,生病需要去医院治疗,家中突发意外需要联系急救……大多数情况下,有一个同伴会很大程度上比独自一人更容易解决问题。
当然这个同伴的角色可以是父母,亲属,朋友,不一定非要是伴侣,那么是否可以不依赖伴侣而是用其他角色替代这个同伴?
我认为可以,当然同样会有很多局限。首先这种同伴关系需要是终身的,因为人往往在中老年阶段更需要这个同伴,而显然,父母虽然是最可靠的同伴,却很难终身陪伴你。同年龄阶段的亲属、朋友也许可以终身与你保持联系,但却很难时刻与你保持联系,尤其是在他们自己也有其他亲属、朋友、伴侣的情况下,无法在注意力如此分散的情况下保持与你的高度关联。况且很多场景下伴侣可以提供很多其他关系无法提供的协助,这里就不举例了。
所以如果追求精神上的尽量愉悦感和生活中尽量的便利性,拥有一个终身伴侣是有相对较优的选择。但我们说到婚姻,更多说的是那一纸婚约,一种法律上的约束,这种约束有必要吗。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人说婚姻是形式主义。我说婚姻是人类用数千年总结出的智慧。
首先,爱情的坟墓不是婚姻,爱情并不是因为婚姻而消失,爱情是以为大脑不再分泌多巴胺而消失,而随着伴侣之间相处足够长,了解足够深,未知和想象带来的激情自然而然消退,如果非要找个坟墓,那么也许时间才是爱情的坟墓,那这又是必然的,因为目前我们可以说时间是万物的坟墓。
婚姻只是一种形式吗。我们先需要一个假设,那就是人性是不可考验的,把个体放在特定的角色和场景下,绝大多数人往往会做出我们通常认为的背德的行为。而法律的意义之一就是对人进行一种约束,一种威慑,尽量避免产生扰乱社会,扰乱人类文明的行为出现。婚姻也是法律约束的一种,首先它就是伴侣关系的一道保险,让人在开始或结束伴侣关系的时候,意识到自己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什么样的责任,从外部保证了伴侣关系的稳定。
但是约束这个词,给人感觉就是冷酷的和被动的,人天性向往自由,而约束不仅会让人不自由,而且会令人感觉自己的品德遭到了质疑,所以有人觉得并不需要法定婚姻的约束自己仍然能为伴侣负责。我认为确实,对于拥有普世的道德观,并且严践行道德行为的人,法律的约束目的对他们来说也许是那么不必要的,但这时候法律变成了对他们的一种保护。那么当假设伴侣双方都是具备高度道德感的人,法律作为保护的目的也变成不必要时,婚姻的意义又在哪?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拍照,喜欢看自己以往的照片,不仅是因为欣赏其中的美感,而是那个瞬间记录的影像可以唤起我们对过去的一些回忆,一些故事,所以很多人喜欢看自己的老照片,喜欢给别人讲其中的故事,我想我们可以共识,这是一种带来幸福感的事。
大部分伴侣结婚时会照婚纱照,会互赠一些纪念品,比如钻戒,由于某些的宣传引导钻石已经成了爱情或婚姻的见证,会有求婚仪式,同样这些纪念品、仪式也会成为日后可以回忆的一些故事。而政府颁发的结婚证,难道不也是一种对爱情、对婚姻的见证和纪念吗,我觉得它的价值甚至比那一小块石头更高。婚姻关系也只是伴侣之间人生纪念品中的一种,未必是不可缺的,但确实能带来更多可以回忆的幸福感的。所以纠结婚姻约束必要性的人,或许他们对婚姻看的比他们自认为的更重。
人类文明很短,仅仅几千年,而伴侣关系经受住了这几千年的考验,有一句话并不严谨,但在很多地方确实也说的通,那就是存在即是合理,伴侣关系是经过千年考验的人类的智慧,质疑这种关系之前恐怕要先对人类文明有更深的认知。而婚姻关系虽然也存在了很久,我们暂且也可以说它并不完美,现代的婚姻制度也许还有很多漏洞,不过我们一定是认可了婚姻的必要性,才去要优化婚姻相关的规则,而不是用婚姻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否定做出婚姻这总选择本身存在的合理性,如何预防和解决婚姻之中的问题,那就需要另外讨论了。
总之我认为人是需要婚姻的,那么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何选择结婚对象?
门当户对有什么意义,如何对待父母之命?
当婚后发现选择错误,如何判断要不要止损?
婚姻中的成本、沉没成本、收益如何分析?
未来慢慢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