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30年有感
趁着这次疫情,我又把激荡30年看了一遍。我忘了第一次看这个书是什么时候了,但是记得当时并没有特别懂,囫囵吞枣的看完了。这回事第二遍看,感觉还是比第一次好很多。
吴晓波先生好像是财经记者。将1978至2008这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以一个编年体的形式讲述出来。在这三十年间,官员、企业家、游离于这两者之间的灰色人物;私人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夹杂在这两个体系之间的时代下的畸形企业在一个统称为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奋勇争先的故事。邓小平邓大人、朱镕基总理这些在时代中像太阳一样发出耀眼光芒的明星姑且不论,还有像袁庚、年广久、仰融、禹作敏等等这样在这个巨大社会试验中翻出浪花的大鱼大虾。还有我们现在依然能够看到的马云、任正非、张朝阳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台,演出了三十年的一出好戏。
当时为什么看这个书,是因为看了邓小平时代和大江大河以后,想以另外的角度去看看改革开放的故事。邓小平时代是从上向下,高屋建瓴的去看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社会在政治、军事、农业以及社会思潮等等方面的脚步。大江大河是讲了三个人奋斗的故事,这三个人分别代表国有企业、农村集体企业以及私人个体户承包发展的私人企业,以这三个人为代表,讲述他们在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下挣扎向上的故事。在这和基础上,我翻开的激荡三十年,激荡三十年更像是深入到这三十年各个经济生活的镜头,展示给我们镜头里面的一切。
几点想法:中国之所以成为现在中国的面貌,是因为改革开放。从现在以一个马后炮的观点来看,中国几乎所有的点都踩在了对的那一步上面了。小岗村土地承包制的推广使用,使得大部分的劳动力能够从农村解放出来,正好国家允许集体办理企业,多余的劳动力并没有形成不稳定因素,而是有了出口。改革开放到合适的时刻,网络科技兴起、中国在网络科技方面反而差不多是和国际先进水平共同发展,但是中国国内局域网的存在,又保护了国内新兴的网络公司,使他们没有直接暴露在资本量巨大的美国公司面前,如今阿里巴巴、腾讯等等公司已经成长为庞然大物,他们代表了中国运转最为高效的机构,也是最接近吴晓波先生所说的“伟大的公司”的定义的。可见当年网络墙的存在,固然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西方思潮的入侵(从阿拉伯之春这种蠢事看起来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在看不见的地方也长出了意想不到的好看的花朵,天佑中华的意思?三十年的体质改革,包括再往后的改革都是国有企业如何能够更好的运转。一直到第二代领导人退出历史舞台,这个情况还是没有被解决,那个时候国企亏损严重,一滩浑水。一直到朱镕基时代,提出国有企业做精做强,只做垄断产业,其他退出其他市场。这个退出市场过程就国家资产方面来讲是损失巨大的,这种壮士断腕的结果是国有企业的无比强大,不可想象的强大,现在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移动等等企业的突然崛起就是这个政策的产物。但是他们依然是国家保护政策的产物,国家的政策限制了他们也发展了他们。当然从现在的观点去看前几十年,那个年代就像遍地是黄金,怎么都能赚到钱,不过谁能预料的到呢?你回到2000年左右的时候,所有的钱全部买茅台的股票,现在也不自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