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羞耻与自卑」
羞耻,已经成了我的生活方式。 说到底,我都感觉不到它了,它早已长在身体里。 ——安妮·埃尔诺《羞耻》
和羡慕情绪一样,人们习惯对羞耻保持缄默。
心理学家考夫曼将羞耻描述为「自卑的情绪」。
我们在倾吐自己羞耻时,比坦白与其他情绪相关的回忆要谨慎许多。
记得年幼时,我母亲总爱买一些比较时尚的衣服,将我打扮得很不一样。于是,我感到羞耻。我讨厌穿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因为我讨厌穿得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母亲总爱给我剪BOBO头,而我也每次都委屈得哭,因为觉得羞耻,觉得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
直到如今,我才明白那时的那些委屈和眼泪名叫羞耻,这种情绪来源于我认为自己与其他小朋友的不一致,而这样的不一致让我产生一种担忧。
「感到与别人不同」是许多领域内引发羞耻的原因之一,这些「不同」可能是关于形体长相、人种外貌、家庭出身,或身体/智力残缺。
此外,当人们被发现拒绝帮助别人、拒绝互利互换的行为时,也会引发羞耻感。
这就像我们常说的「被当场逮个正着」。
羞耻在两性关系中也特别常见。它可能与个人的能力、性征的特点、个人偏好有关。而在职场上,羞耻与身份-竞争有关。
个人身份地位的维护在人生中其他部分也都非常重要,无论是在休闲场合、家庭等等,它都可能会造成我们内心灼热的羞耻感。
当代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无法达到所处团体在团体一致性、团体的互助行为、性以及身份——竞争,四个方面的准则时,我们就会感到羞耻。
当我们感到羞耻,意味着你把所属群体的准则看作了自己的准则。(若你无视群体的准则,那么被“当场逮个正着”只会让你尴尬,而绝不是引发真正的羞耻。)
作为羞耻起因的行为,定义了所属群体的身份认同。
在我们感到羞耻时,我们不但会脸红,双眼低垂、头部前倾。我们甚至会用手遮住眼睛,捂住脸庞(这一反应通常反应在犯错的幼儿中)。
有些情绪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例如恐惧使我们逃离危险,愤怒使对手受到我们的威慑。
那么羞耻呢?这种让我们觉得如此难堪的情绪,有什么作用?
1. 使他人更宽容
同样犯了错误的孩子中,表达羞耻的会受到较轻的处罚。在真实或模拟的案件庭审中,表现出羞耻的罪犯比其他罪犯的量刑轻,而表现出愤怒的罪犯则量刑重。
2. 让我们更能同情彼此
许多经验表明,在不小心犯了错后,表达羞耻的犯错者会比不表达的人获得他人更多帮助。错误发生后,比起仅仅表现出尴尬的人,脸部出现羞耻表情的人被认为更值得同情。
和大多数情绪一样,羞耻也具有与他人交流的作用。在做错事或发生冲突时,它可能会起到缓和作用。
3. 使我们「努力表现得体」
羞耻就像警报器一样,它告诉我们自己很可能会在某些方面违反所属群体的尊则。于是,我们会据此调节着我们的社交行为,从而维护我们在群体中的自我身份。就像疼痛有助于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一样。
作为一种演化中被天择出来的情绪,羞耻使人类在集体生活中得以受益,随后也在所有的人类文明中被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我们平日里的本能就是避开痛苦和羞耻。
青春期的少年会和同学们买一样的衣服,也是由于想要避免因为「穿衣品味差距」而产生的羞耻所致。
自然地,和所有的情绪一样,羞耻也有两面性。
经常露出羞耻脸部表情的人会被看成是温和、与世无争的人,但研究也发现,他们同时也被认为无趣、没有魅力和不值得信赖。
因此,过度表现羞耻,可能会让人对你的评价和你对自己的评价变得一样负面,你也会由此变得不受欢迎。
下期预告:
儿童的羞耻感
羞耻与自我意识
往期回顾
团体沙龙 / 主题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