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你家门口的春季
查看话题 >蕨菜、艾蒿、春鲫鱼,我要吃下一整个春天
#春天的味觉记忆
闷了一冬,总算到了春天。
冬天好吃吗?虽说也有丰腴的腊鱼腊肉,酸辣咸香的腌菜,偶尔也有小冬笋、水萝卜点缀一下。但,照一日三餐这么的吃,肠胃也容易油腻。
春天就很好。
春天的食材极丰盛,轮换着吃,一天一样,也能不带重复。再者,春天的食物都是鲜嫩而饱满的,清新的水分完全让过去一冬干瘪的味觉迅速丰盈起来。举箸细品,乐在其中,简直可以随意唱出一首田园诗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
春天的食材样样好,而我更偏爱三样:蕨菜、艾蒿,还有春鲫。个中缘由,我一样样的说。
蕨菜
家里的老人最喜欢忆苦思甜,其中少不了讨米下锅、缝缝补补、挖野菜的故事。从小,我关注的点就跟大家不太一样。当兄弟姐妹深受教育的时候,我却在想象,这野菜听起来好像很好吃哇。
两湖地区物产丰富,春季遍地皆是可食用之物。但论起湖南人的心爱之物,蕨菜居于野菜榜首。
这种野菜很是常见。北风一走,春雨刚到,漫山遍野都可以看到蕨菜新探出的脑袋,产量颇丰。但也甚为难得,这是因为蕨菜的采摘期限尤其短,前后不超过一个月。蕨菜要吃嫩,越长越老,便不能入口了。
新鲜的蕨菜自带着一股涩味,食客们可不要被吓跑,用烧滚的开水烫一遍,蕨菜便能脱胎换骨,代之以别具一格的清香,这是山野的味道。切成寸段,来点坛子里的剁椒、泡姜,荤油旺火一炒,美味天成,最简单的做法能吃出最鲜嫩的口感。

讲究一些的,需要搭配过冬前熏制的腊肉,以及新上市的蒜苗。肥瘦相间的腊肉,丰腴醇厚,沿着肉质纹理片好;油锅一热,姜蒜爆香,便可放入腊肉、蕨菜大火爆炒,少许酱油、盐,出锅前放上青蒜苗炒至断生,一道经典的湖南农家菜“蕨菜炒腊肉”便大功告成。在这道菜里,唱主角的是蕨菜。但腊肉一定是最好的配角,其自带的油脂在煸炒中与蕨菜水乳交融,包裹着每一根蕨菜,在鲜嫩爽脆的口感以外,融合了肉类的甘香和饱满。饭桌上要是有这道菜,蕨菜便会早早被好吃鬼们一抢而光。蕨菜,当季之时不可放过。要知道一个月之后,我们就只能靠腌制的方式,勉强回味一二了。
艾蒿
艾蒿其实是郊外田边最寻常可见的野菜,但真正吃出花样的当数浙湘赣人民。

艾蒿是菜也是药。晒干了熏灸可以消毒,煲水泡浴可以祛湿消炎。采了鲜嫩的艾蒿叶,则可以入菜。说起青团、艾米粿、蒿子粑粑,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些可都是艾蒿制成的点心。
艾蒿和糯米是天生的一对。
糯米磨成粉,掺入艾蒿舂碎挤出的菜汁,经过细心地搓揉,便能获得一团仿若春天般嫩绿的糯米团子。接下来,大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心意,自由发挥了。
喜欢小清新的,用蒸熟的糯米面裹上一团豆沙馅,就是一枚可爱的青团子。一口咬下去,软糯可口,艾草清香在唇齿间缠绵,美妙如一首温婉玲珑的江南小曲。肉食爱好者,选择笋尖咸菜腊肉粒拌成肉馅,上笼大火蒸熟,就是咸鲜可口的江西艾米粿,有荤有素,可以当正餐来吃。而我喜欢返璞归真的那种,糯米团子用手掌按成饼状,耐心用小火慢慢煎熟,便成就一块十分体现艾香原味的蒿子粑粑,直接上手捧着,忍着烫边吹边小口咬,外皮酥脆、内里甜软,欲罢不能。
春鲫
鲫鱼一年四季都有,价格很实在,是一种很平民的鱼。
尽管刺多肉少,不那么容易享用,但仍有不少人钟爱鲫鱼。虽然个头小,肉质却细嫩鲜甜,营养丰腴,尤其是春天的鲫鱼,更是养的膘肥体壮、异常肥美,是绝佳的食材。
鲫鱼最适合用来滚汤,水灵灵的白萝卜是好搭档。鲫鱼两面煎黄,加水大火滚成奶白色,白萝卜切成手指粗细,丢进汤里同煮个5分钟,撒上春葱点缀,最家常的萝卜丝鲫鱼汤便可上桌。萝卜清甜、鱼汤浓厚,可以痛喝三大碗。
我更愿意花点心思,尝试一些新的搭配。尚带着黄泥的春笋、新鲜的马蹄,和着梅花上肉一起剁成泥,用虎口挤出一粒粒软嫩细腻的肉圆,和鲫鱼一同烧汤,笋和马蹄的清新、猪肉的甘甜为鲜味加成,喝上一口,闭起眼就是天堂。
而我奶奶的做法则是十足的湖南风味。她喜欢挑小鲫鱼,越小越好,一个巴掌大小,5、6条鱼整整齐齐码好,从家里的腌菜坛子里舀几匙羹剁辣椒淋上,再加少许的湖南酱油、姜葱,蒸熟后细嫩的鱼肉里便会渗入剁椒的酸辣,肉质却依然保留本身的鲜甜。剩下的鱼汤拿来拌饭,是我儿时最不能忘却的滋味。

春江水暖,蒌蒿满地。春天是个尝鲜的季节,除了蕨菜、艾蒿、春鲫鱼,还有嫩韭、香椿、野荠菜,哪一样都是不可错过的当季风味。相信我,这些清新的山野味道,将会让你的生活照进更多明媚的色彩,让你的心里装进一整个春天。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