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与我
《红与黑》这本书我花了两月的时间读完,期间断断续续,读开始那段经历时还未进状态,所以读的状态也是懵懵懂懂的,恰如于连经历第一次的爱情时还没有意识,那是他此生最留恋的缱绻。在我看来这部小说描写爱情时对心理刻画地很直白,没有含糊其辞也没有隐瞒漂白,就直接把人性的弱点也呈现在你面前,比如于连的这两段爱情都开始于对虚荣心的满足。由于于连的地位底下,与他立志于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有所落差,这成为在和他身份不对等的上层环境中,始终折磨着他的现实。那么有什么能比白富美的青睐更能展现一个男人的魅力和才能呢?特别是当他还没有足够大的平台时,这爱情就是他在这权势阶级的角斗场中的勇气。所以,于连的求胜心越重,就越爱他的红玫瑰,然而当弱小的他在权力世界中被无情压迫,于连一心求死的意念,为爱牺牲的执着却向着他感受过最纯净无私的感情-白玫瑰。
有人说,红玫瑰热烈而短暂,只能拿来欣赏,而白玫瑰才是适合摘下来带回去的,宜家宜室。姑且不论这以男性角度的点评是否合理,但我今天想讨论的是于连矛盾一生,徘徊于两种选择的另一面。很多年前,一部名叫《奋斗》的电视剧红遍大街小巷,成为80后心中的经典。它的介绍中有一句我印象很深,是这么说的:男主人公陆涛的一生中有两个爸爸,两段爱情,而他注定也要在两种人生中做一个选择。多么像于连的一生啊!是红还是黑,爱拿破仑还是宗教,当将军还是主教,追求心中所想还是世俗坦途。我认为于连的毁灭正是选择不够坚决的悲剧,顺势而为披上了黑的道袍却在心中爱着那片红,爱着为周围世界所不容的拿破仑,追求着世俗的光明大道却放不掉心中所爱,结果显而易见,做不到统一必将被“懦弱 的”矛盾击败。可做到了统一,也会在不断的大大小小的情绪冲突中深受其害,人这一生面对选择,或者本就无解。两好选其优,两害则其轻,仅此而已。
何为自我保护机制?我的理解是它会不断要求你自我统一,而不能统一的,最终快速走向灭亡。矛盾恐怕是普通人怎么也走不出的困兽场,当然,如果选择的好坏明朗之时自然没有选择困难这一说法,我们所讨论的选择是在结果看不出好坏的基础上,大脑陷入混乱,各种比较,总要分出个更好更坏来,在中国,自认为有社会经验的老人会直接干预孩子的选择,事后会告诉孩子,不用后悔,怎么选都是错的,要认命。志同道合的同龄人会说,由心,怎么选都是对的,管它后面怎么要死不活也好过行尸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