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 | 春天的忧愁
我每天上班的路上,公交下车转地铁大概要步行五分钟。
路边有一排普普通通的树,一层楼那么高,紫褐色的树干,深绿椭圆的叶片,普通到几乎意识不到路边有树。就这样从夏天到冬天,一年来我都不曾觉得这路上有什么风景。
三月底的时候,周一从公交车上一跳下来,我就惊呆了。两天不见,路边竟是满枝的粉色樱花。那些原先的褐色枝干,像是被施了魔法,枝头挤满了樱花。它好像积蓄了整整一年的能量,等待走上舞台的这一刻。
匆匆的路人像平日那样走过,也都像我一样减慢了脚步。踩高跟鞋通勤的女孩停下来,抬起来用手机拍照。一位老阿姨站在树下不住赞叹,她的老伴就站在旁边面带微笑着等她。
一阵风吹来,花瓣止不住地纷纷飘落,像是一场樱花雪。
所以暂时闭起眼睛,突然觉得上班这件事也是很诗意的了。

赏樱,日语叫「花见」,意思是看花,特指春天去赏樱花。
冬天越是寒冷,早春就显得尤为珍贵。而不论冬天怎样漫长,樱花总是在三月底如期而至,像是坚守一场一年一次的约会。
但樱花地花期短暂到令人焦虑。“啊樱花已经开了呐”,后知后觉,再不出门就要错过今年的花见了。
我过去从没想到樱花竟然会这般女性化,无论是它的色彩风韵,还是它的娇媚润泽。
——川端康成 《古都》
寻找昔日的洛阳
据说当年日本人到了盛唐长安和洛阳,惊叹于帝京的繁华和富饶。回到日本,干脆照搬了一个唐代城镇,保留到现在就是京都。
我去到河南洛阳寻觅,早已不见唐代的楼阁宫阙。但在京都依然能感受到盛唐的余韵。古老宁静的街町,三步一寺庙,七步一神社。消失了的唐朝,竟然在他乡留下一个遗腹子。
在京都到处都有“洛阳”这个字样,公交叫做洛bus,街边的织物叫京洛锦,石碑上也总是刻着洛阳二字。就连艺妓的浓妆,也有唐朝粉黛的圆润感。
但凡去京都的游客,都会被安利三大赏樱景点 - 清水寺,岚山和哲学之路。也许去了会后悔,不过不去一定也会后悔的。
这也是最人满为患的景点,只能早起晚归走远点,或者把相机举到头顶拍天空才可能得到满意的照片。但这样赏樱的“忍踏落花来复去”的情怀却是完全没有了。

清水寺就是京都最古老的寺庙。舒展的屋檐,描浓的边框,华美大方,似曾相识的唐朝感。后殿的小舞台虽没有正殿名气大,却可以俯瞰京城,对着西山的日落。
洛阳城遗失了的“铜驼暮雨”景象就是在这样狭窄的商店街和石板路上吧。

岚山漫山遍野的樱花,层层叠叠,没有边界。
但这样赏樱又似乎太野了一点。

哲学之道就有刚好的生活气息,沿着河岸的樱花道,两边是低窄的日式屋企。因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常于此地散步思考,而称为“哲学之道”。从银阁寺出发,到处都是留影的游客。如果脚力好,一直走到深处,人也会越来越少。
夜樱的话外之音
相较于白天的人流如潮,夜樱就要安静很多。在平野神社和祇园白川仰望夜樱是京都的另一个保留节目。
平野神社的夜樱祭,晚上的园子里人很少。神社鸟居在暗处安静地神秘着;月下的樱花树,像是在散开状态的静止了的烟花。

游园会的摊贩上,“花见茶座”的招牌打着黄色的灯。零星几个顾客正在喝酒聊天。
挑一家有眼缘的店坐下,点上几串烧鸟,一杯朝日生啤。只见桌子上的插花是一束油菜花。店家很得意地说:“不是花的插花”。

日本人真是有趣,创造了没有水的枯山水,而又插一朵油菜花做插花。讲究的全是一种写意。
那龙安寺里的水池,细石子铺成,没有一滴水。但碎石组成的同心纹路像是有无尽的波涛在扩散。
赏樱赏的也是这种意识上的心境吧。

祇园白川是京都的艺妓区,沿着河岸有很多小酒馆。
只见对岸觥筹交错,这边樱花烂漫。
镜头远离之后的画外音,有一种寂寞的喧嚣感。像是黑白的日本电影,不全说出来,话里的意思都在镜头停留沉默的时候。
“东京看过了,热海也看过了,我们可以回家了。”
“我们终于无家可归了。”
——《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

河畔的一抹粉色
最让我震撼的樱花是在河岸边。
鸭川边有一段河堤“半木之道”,岸边一整排的樱花树,连绵成河岸一抹浪漫的粉色。这里有很多本地人,跟三五好友在树下野餐吃饭盒的,晨跑的,散步的,骑车的,遛娃的,牵着狗狗的,就是没有匆匆走过的。浮云朵朵,风轻云淡,微风吹起樱吹雪,是我心中最美的花见的样子。
走到尽头便是鸭川三角洲,是鸭川分叉的地方。可以寻找日剧里的老桥和跳脚石,跳着穿过鸭川,也叫“跳乌龟”。
而不远处的下鸭神社是祈求姻缘和美丽的地方。

这样的河滨樱花大道原来在日本很多城市都有。偶尔的机会去到日本不知名的小城福井,也是沿着河堤连绵几公里的一抹粉色。
河边还摆着颜色鲜艳的小店摊贩:章鱼小丸子,樱花限定啤酒、各种粉红色的花见零食。
那天来车站接的朋友兴奋地告诉我:“昨夜樱花开了。”
听起来就像昨夜下雪了一样。

无需期待的樱花
樱花大概是最能体现日本“物哀美”的了。积蓄整整一年,一瞬间繁华落尽,美得令人赞叹,也令人怜惜。极美的短暂和凋零,带来极哀。见物思情,就像生命的无常一般,死亡和牺牲也可以是美的。
唯有死亡才可以将美升华成为永恒。
——川端康成 《雪国》
川端康成形容花见是“凄美无比”,他写《古都》,只为记录京都的传统之美。孪生姐妹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涵盖了京都的春夏秋冬,大小节日和河山古寺。通篇恬淡哀愁的气氛,像是有所期待,最后却淡淡而默默的收尾了。
千重子一走进神苑入口,一片盛开的红色垂樱便映入眼帘,仿佛连洗礼也开满了花似的。“啊!今年又赶上京都之春了。”她赞叹了一声,就一直伫立在那里观赏。
——川端康成 《古都》
既然抓不住变化,抓不住瞬间,不如就此放手,安心去欣赏。所以赏樱也要放弃执念,最美的樱花可能不是那些著名的景点,而是不期而遇吧。
在车水马龙的街道边,写字楼的转角,商店的楼下,无名的小寺,轻轨驶过的铁道边,就在你最无期待的地方,突然可以见到一丛簇拥的樱花。每一朵花都那样的精致,全心地绽放着。何必非要按着地图去寻找呢?



行程:
第一天:清水寺,八坂神社,祇园
不要错过古色古香的清水坂,三年坂二年坂,石塀小路
花见小路是《艺妓回忆录》的取景点之一,可以在祇园角体验艺妓舞蹈
第二天:金阁寺,龙安寺(枯山水庭院),岚山(小火车,嵯峨野竹林,神社)
第三天:哲学之道,鸭川堤岸半木之道,下鸭神社,瑠璃光院(赏秋)
第四天:伏见稻荷大社
另外还有一些路线属于喜欢不小心出走的游客:
寻着当地人醉酒的唱歌声走进最地道的酒馆,白天的公司职员下了班解开领带在小酒馆喝得醉醺醺地唱卡拉ok.
深夜去坐满当地人的寿司店,看到妆容精致的女子和上了年纪大叔大口吃着寿司,和寿司师傅聊天。各种豆皮和豆腐是特色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