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记忆
查看话题 >后续来了:说一说作为疫情期间归国人员近期的心路历程
希望此文能为大家了解“疫情期间归国人员心路历程”提供一个渠道,也为仍在海外的同胞提供一些激励和勇气。
决定从澳大利亚悉尼回国的2020年2月23日,澳洲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例,其中7例来自钻石公主号邮轮,其他病例都是2月1日澳洲发布“中国旅客禁入令”之前的输入性病例,澳洲发布禁令以后没有新病例,也没有人传人现象。澳大利亚断断续续下了半个月的雨,人民还沉浸在森林大火终于被雨熄灭了的喜悦中:生命欣欣向荣生生不息,被烧焦的树枝上又长出了新的绿芽,民间正是一片浴火重生后的祥和欢喜,没有人愿意去相信冠状病毒还会在此时来侵袭这片刚刚经历过浩劫的土地。

在那段时间,亚洲的韩国、日本相继爆发疫情,伊朗也有了爆发趋势。然而西方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在内,对新冠疫情并不重视,除了颁布“禁止14天内到访过中国的外籍旅客入境(俗称“禁入令”)”的法规外,并没有其它防控应对措施。一切都还是太平盛世。
而在那时我出于对新冠病毒会在澳洲扩散的担忧而选择更改机票提早回国,也曾遭到外国朋友的灵魂质问:“你是不是过于担忧了呢?””即使真的有病毒传播,我们担心也是没用的,担心只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恐慌。””如果病毒真的来了,我们也挡不住,我们应该正常生活。”说实话,我很能理解他们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是由于大部分外国人士对于新冠病毒的不了解而产生的轻视,因为他们没有切肤之痛、所以感觉自己离病毒很远,当然还包括文化和信仰的差异使然。这种存在于广大民众之间无所谓的态度以及对病毒的放松警惕是多数外国人的常态,而这种常态也正是病毒可能肆虐的真正危险信号。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全球疫情爆发,截至今日(3.25,17:29),海外病例数量达到336531人次。其中意大利重灾区死亡率高达10%,新闻播报“整整一代人病逝”。澳洲新冠肺炎患者数量也从22例攀升至2398例,而这个数字正开始以几何级增长。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最后在灾难面前活下来的都是最富于警觉的人,人类DNA中存在的生物警觉基因就是为了让人类物种能够延续下去。我呼吁现在还在国外的国人,一定不要对疫情掉以轻心,一定要做好应对疫情准备,哪怕你所在的国家病例还是个位数。重灾区的国人不要出门,一定严格遵循当地法规自我隔离,希望疫情期间所有人都能保护好自己,如果身边有人对疫情不重视和对你的重视产生非议,那在生命面前都不值得顾虑。
早期回国的重要一点还因为一个事件,导致我看清了澳洲针对新冠疫情的防护系统存在很大漏洞,他们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积极严肃应对,反而相当轻视。当我意识到澳洲疫情没有实际显露那样乐观、一旦病毒在澳洲爆发将是灾难级别,于是改了提早的机票回国,并于2月26日乘机抵达北京。
这个事件详细情况之前写过,这里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上一篇:《说一说疫情期间我在国外都经历了什么》。
早期决定回国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对疫情扩散显得格外谨慎小心也因为个人体质问题:本人有哮喘病史,虽然十年来坚持运动,但两年前还是曾因普吉岛始料未及的恶劣雨雾天气几乎再次复发,是随行携带的呼吸器救了我。也鉴于平日生病都走咽喉、支气管,我自己很清楚,一旦疫情来袭,我比常人更易感,且死亡率更高。在冠状肺炎病毒面前,死亡对我来说更立体和具象,抱着世界级疫情爆发的最坏打算,回到家人身边变成我心底最纯粹的愿望。
另外,决定回国之际因为年前阴错阳差没有及时拿到国内研究生阶段实体成绩单,以至于本来应该申请的长期课临时改为短期,且尚未转成长期,本来是件耽误了我的事,没想到后来却因此得福:短期课程让我的衣食住行都还没有按年交付,经济上可以承受的损失和学业上可调试的灵活性也给回国带来可能。
所以我是幸运的,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在2月26日世界爆发疫情之前我从悉尼回到北京。那个时候中国还是重灾区,疫情刚刚出现拐点,海外国家都已完成在华撤侨,国内“输入性病例”还闻所未闻。2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细化的返京人员14天隔离政策中有七类不需居家隔离的人员,其中就包括14日内未在境内人员。但为了避免在澳洲和旅途中接触过潜在感染者,我入京后还是选择居家自我隔离14天。

后来国内疫情控制逐步实现全国零增长,海外输入性病例却出现和越来越多,网络上也渐渐因为一些个别人士的出现而对回国人员产生一些以偏概全的责骂。其中也有询问为什么不早点回来的声音,在此我希望以个人经历向大家举例说明海外学子、游子早期回国所遇到的困难: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早期回国的决定是由个人身体素质、个体差异中的警惕性程度、个人学业工作及生活情况,以及社会风气和舆论导向等种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有些人预见了可能存在的风险,但是由于周围大环境的漠视态度,他们为了生存也只能照常生活,直到疫情爆发。更多的人即使千万般想回国,但是由于全球对中国旅客的禁令仍在不断延长,没有绿卡在外务工和留学的国人回国就意味着没办法再回去,没了工作那是断了他们的生路,不再上学那么昂贵的学费和住宿费尚没有政策退改,那是巨大的经济损失,且意味着延迟毕业甚至是失学,所有人生节奏都将被打乱。事到如今也仍然有很多在海外漂泊的孩子在硬着头皮扛,他们需要考虑的生活成本多且高,挥金如土的富二代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拼着全力奋斗也只是为了梦想和生存。
当然,不得不说,放在此时此刻的全球形势,此时回国不再应是海外同胞规避风险的首选。暂且不说攀升至天价的机票费用,仅仅因为现在航次的大面积取消导致的回国路线必经中转或多次中转,路途上被感染的风险就已严重高于以往,另外目前愿意花费重金回国的人,大概率是重灾区或者已经感染症状为了回国救命的同胞。我们没有资格不去让被感染的同胞回家,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在异国他乡自生自灭,我们不能让他们的亲人夜夜为他们的安危落泪,我们要完善的,是针对重灾区和“疑似”入境人员的筛查和隔离措施。“2020年唯一的愿望是能活下来”,这句年初流行的网络段子已经不再是笑话,而是很多在重灾区的国人每日真真切切流着泪说出的祈祷。
所以如今在旅途中感染的概率,已经大大高于全球疫情爆发前期。为了健康的活着,目前情况下如果不是在重灾区,如果还没有相关症状,个人建议海外同胞选择原地不动,进行自我隔离。
也同时在此温馨提示回国人员,目前国内隔离流程很健全,一定要如实申报健康情况。现在的流程是:如有症状应在上机前如实申报给航空公司,上机佩戴好防护用具,会有专门的隔离座位。乘机过程中如实填写健康报告单,如有相关症状,下机后会在入关时被带到单独区域做检验和观察。回国前有疑问可以提前致电所在地中国大使馆以及机票所在航空公司,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心底的担忧而瞒报,现在所有信息都是联网的,凭借电话号码即可查询近14天所在国家,没有人的行程和情况可以瞒过一个城市的电信系统和人际关系网,一旦被发现,道德和社会诚信将受到长期损害。而且一定要相信,现在如果说哪个国家能提供应对新冠病毒最好的防护经验和治疗资源,那一定是中国,所以回来了就不要怕,有病治病,切勿讳疾忌医。
另外,身为一名疫情期间回国人员,一些情况希望能和大家普及,加深大家对回国人员的理解。
比如近日网上关于“北京、上海、广东输入性病例为什么那么多,怎么那么惨”的声音,这里需要科普一下,因为国外飞到中国的航班,绝大部分终点站都是北京、上海、香港,大部分想回国的人只有先到这三个城市(香港可直接通过口岸入深圳转)然后再转国内航班或其它交通工具。这些中转城市是防止输入性病例扩散的第一道关卡,如果在入关时发现体温异常会被直接拦下进行隔离,这就是为什么输入性病例都在这些城市出现的原因。
拿我自己举例,我出国前已定好悉尼回北京的直飞机票,然而就在2月2日因为澳洲前一天发布的“中国旅客禁入令”,我在凌晨收到邮件被告知机票已被航空公司取消。

当天进入平台发现可以全额退款,但悉尼-北京已经没有直飞航班,在20多种可选航次中我能看到并订到最理想的一班是一家国内航空公司的悉尼-上海(停留2小时)-北京航次,其它航次不乏在当时疫情已经蔓延的韩国首尔、日本东京中转,更甚者要中转三次——悉尼-新加坡-台北-香港-北京,且要在两个机场过夜才能抵达。
悉尼回北京最近也要在上海中转,可想而知其它地区情况。北上广深的市民希望可以理解,不是非当地/居民的回国人员故意去这些城市,他们真的也想回家,但是不经过这几个入境城市,他们真的回不去。
这种集中入境情况从二月一直持续到三月中旬,因为没有相关政策出台,以及入境中转人员量大,导致这几个国际航班集中的城市后期出现输入性病例并且出现管控遗漏。直到上周,集中入境问题有所改善。拿北京举例,3月18日北京国际机场启动城市分流,减小北京市输入性病例管控压力。但是同时被分流的城市无疑压力增大,这是特殊时期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不分流,大城市机场将因为巨大负荷产生更大的问题,国家不可能放弃海外华人华侨。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国家的做法,以及顾及同胞,万众一心,不要被此时别有用心的势力所带节奏。
必须提及那些不遵守国内规定的个别人士,这些人还是少数,严惩的意义在于以儆效尤,这是为了防疫大局的管控。不遵守国内相关防疫政策的人员会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法规制裁,但是我们一定要理性,这绝不意味着要牵连于所有海外回国人员。
澳大利亚总理Scott在3月18日发表疫情讲话时表示:新冠病毒是百年一遇的疫情——事实不止如此,因为世界级的灾难面前,也是别有用心之人制造挑拨、疏离和混乱的机会,希望大家上网要留意一些发言人没有具体资料,但是所说言语间都充满引战意味的这类信息。希望大家一定坚定团结立场,不要被带节奏。国内新冠病毒势力现在基本控制住了,然而可以伤人的不止病毒,还有恶语。
比如一些无区别的、以偏概全的、诋毁回国人员的言语。这些声音短期内确实有阻止输入性病例的作用,但是长期看来是破坏性的,这些舆论会让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境地十分尴尬。如果此时,和国人的声音相比就连特朗普都能站出来说一些安抚亚裔、保护亚裔的话,那么海外同胞不得不重新考虑未来何去何从。

更甚者本来可以回国救命的孩子,为了避免被自家人无区别的排斥,而选择留在国外孤军奋战。然而他们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数字,每个人都有父母和家庭,就像当初于灾难中的武汉人民一样,我们应该去抵挡那些舆论的刀枪剑雨,为他们寻找庇护之所,站在他们身前而绝不是落井下石。
现在仍决定回国的人员,一定也是翻来覆去不知多少个夜晚才做出的决定,他们需要我们,他们只是想要生存。在此呼吁回国人员一定遵循国内的法律法规,并且提前申报。也呼吁国内舆论声能够尽快趋于健康。
近日,欢迎海外同胞的声音越来越多,国内入境策略和设施也日益完善。

每个防疫人员依然奋斗在前线。

灾难时期,世界考验我们的不只是医疗条件和疫情应对方法,更是考验我们全民万众一心的时刻。对抗疫情依然任重道远,希望海内外同胞一起努力,共克时艰。
—————————————————————————————————————————
欢迎大家在留言处分享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