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王阳明传》P99
今天看了《王阳明传》里关于“知行合一”的章节,其中说到的“见色色,恶恶臭”的例子让我很受触动;我理解的意思是,只有在见到颜色和问到气味那一刻的反应才是“知行合一”,单单只知道颜色,或只知道臭的气味,只是“知”而没有“行”,这样的“知”是不完整的,不是“真知”;如果一个嗅觉失灵的人,看到了恶的东西,却没有闻到臭,他只知道臭,但是不会产生臭的感觉,这个人对于“臭”是没有“真知”的。
在现实的实际中也有很多的这样的例子。就用我现在的工作为例,我能够在课堂上,书本上知道营销的技巧,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还无从知晓,只有把这些技巧真正的在实际当中运用了,才做到知行合一。如果在实际中没有用到这个技巧,就不能当作“真知”,只不过是“认识”而已。
书上有一个例子也很适合现在。关于孝悌;如何知道一个人孝悌否?听他说是不够的,一定要看他在行动上是否对父母尽孝、对兄弟行悌,只有他在行动上做到了,这才能证明他知孝知悌,这才是“知孝悌”,知行合一。
回到工作中。我在同事面前讲述了自己要专注于目前的工作,但我的行动上没有做到专注,这只不过是在说闲话而已,只有我在工作上做到了专注,那才是“知专注”,否则都不应该说我知道专注的含义。
书中还提到,知行合一为什么这么难?王阳明说是因为知和行之间存在私欲,就像恶人行恶事丢掉了善良本性一样。
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说得太有道理了。很多人知道晚上要早睡,但就是玩着手机不去睡觉;有的人知道运动才能让体重减下来,就是不去运动;这里的知道与行动就是被私欲隔断了。现在很多人自律不了,其中的原因就是私欲太多了。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