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缓解“同龄人压力”的
查看话题 >你的“从众本能”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比你想象得要严重得多

Editor'sNote:
每当大众舆论有盲目跟风倾向的时候,《乌合之众》这本书就会被拿来奉为宝典,顿时人人都觉得自己中立理性又客观,怎奈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甚至有望成为新的“潮流行为”。
我们都以为自己足够强大,能抵御大众潮流趋势,但其实人在社会环境中并没有置身之外这一选项。小学生模仿穿越剧女主而不幸自杀身亡,青少年为了在同伴中显得更酷更有阅历而点燃人生中第一支烟,社交媒体上遍地开花的吃播……
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Meme”。
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普林斯顿读书汇’。
何为Meme?
榜样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不论榜样本身是好是坏。
GEORGE WASHINGTON, MARCH 5 , 1780
进化生物学家 Richard Dawkins 在他1976年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创造了“Meme(模仿传递行为)”一词,Webster 现在将其定义为“在一种文化中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的思想、行为、风格或用法”。Dawkins 认为,模仿传递行为是一种文化传播,就像基因是生物传播一样。
达尔文有一个核心观点:自然选择有利于基因变异,从而增强个体有机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很多时候,同样的变化也有利于更大的群体,但不常见。例如,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作弊的倾向可能对个人有利,但普遍的作弊行为几乎总是使群体的情况更糟。模仿传递行为也一样。最成功传播的模仿传递行为往往是对个人和群体都有利的,但也不总是这样。正如法律学者 Jeffrey Stake 所说,“思想不应被视为惰性产品,而应被视为有时对其环境产生某种影响的活生生的例子。一些思想更具适应性,而留存下来的思想未必对人类有益。”
比如说,我们知道,最能准确预测人们是否会吸烟的条件是看他们的亲密朋友吸烟的比例。吸烟显然是一种模仿传递行为。吸烟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证据确凿,大多数吸烟者也对自己吸烟这一行为表示遗憾。那么,根据定义来看,吸烟是一种具有社会破坏性的模仿传递行为。
成本高昂的社会影响
社会环境塑造个人行为的方式造成了两个极高的代价,不仅鼓励了浪费性的总体消费模式,还催生了大大加剧气候危机的能源消耗模式。
收入不平等的加剧改变了影响支出决策的环境,使中等收入家庭实现基本目标的成本更高。高收入者住大房子仅仅是因为他们太富了,但是这些房子却成为了“准高收入者”的参照系,定义了“准高收入者”眼中必要或必需的东西。因此这些人也要建造更大的房子,按照收入标准一级一级以此类推。
这一过程我称之为支出梯级(expenditure cascades),如果不援引这一概念,就无法解释为什么美国现在的新住房房价中位数比1980年高出50%。因为更好的学校几乎总是在更昂贵的社区,中等收入者只有在他们的居住区购买一所中位数价位以上的房子,才能保证将他们的孩子送去一所教学质量刚达到平均线的学校。
受通胀影响之余,支出梯级也大幅拉高了在美国举办婚礼的成本:从1980年的11000美元推高至如今的36000美元以上。而这一数字的变化仅仅是因为人们认为的一场婚礼适宜的花销被拔高了而已。
类似的消费升级每年仅在美国就产生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浪费,而我们原本可以避免这一切。不管家庭对更好的学区房出价有多高,始终会有半数小孩去教学质量不那么好的学校。
制订制度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当监管者推动那些原本旨在促进更为良性社会环境的政策时,他们似乎总要为这样做提供其他的理由。例如,对烟草征收高额的税和实施严格的禁烟令,管理者的理由是要保护无辜的旁观者不受二手烟的伤害,但却没有意识到,吸烟者带来的最大危害不是二手烟,而是使他身边的人更可能成为吸烟者。
这种不对称可能源于这样一种信念:个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他们应该自己决定哪些同伴的行为该效仿,哪些该避免。但我们应该承认,迄今为止我们所采取的许多规定,其初衷是为了创造更为良性的社会环境。例如,吸烟管制的最大好处就是创造一个社会环境,让人们在一开始就不太可能吸烟。社会影响无处不在,因此这样的原理发挥在其他领域的巨大潜能仍尚待开发。
PUP 内容速递:
Under the Influence:
Putting Peer Pressure to Work

作者:Robert H. Frank
出版时间: 2020.1.3
ISBN:9780691193083
正如心理学家长期以来所理解的那样,社会环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有时是向好的方面发展,但往往是向坏的方面发展。不那么广为人知的是,社会影响是双向的:我们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所做出的选择的产物。
例如,大多数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不会长大后成为吸烟者、恶霸、骗税者、性侵犯者或酗酒者。但当这种行为变得越来越普遍时,上述每一个希望都不太可能实现。作者承认,这样的伤害很难衡量,但政策制定者没有理由忽视它们。
好消息是,作者在这本书中说明,只需要一系列简单的政策措施便可造就更具支持性的社会环境,既不会导致个人无法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也不会要求任何人做出痛苦的牺牲。
作者简介:

Robert H. Frank,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兼经济专栏作家,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研究生院的管理学教授和经济学教授。他的许多著作包括 The Winner-Take-All Society, The Economic Naturalist, 以及 Success and Luck (由普林斯顿出版)。
名家推荐:
“精彩、有趣、深刻。别人对我们的影响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意味着一次极好的机会。Robert Frank对此进行了阐释。大家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Cass R. Sunstein,著有On Freedom
“本书描述了一个被忽视的社会政策目标:温和地培养个人和集体所需的智慧,以实现美好生活。Frank 的智慧在这本书的每一段中都有体现,他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有着卓越的见解和解决办法。”
——George Akerlof,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