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播客
查看话题 >你为什么不该听取他人的建议
人生觉醒
很开心最近听到了张潇雨在【得意忘形】的第47期谈到他的一个重大人生觉醒。 大意是说:大部分人都是庸庸碌碌地过一生,他们的人生毫无色彩与亮点,完全不值得你去参考。如果说地球上有70亿人,那么其中可能只有69亿人值得你去学习。他一开始也以为是自己的思维障碍,是自己心高气傲,但最终还是在三十多年的经历里发现,即使是世界最顶尖的公司中的大部分人也还是没有灵魂,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没有觉得多少人对生活有热情,大部分人都不能给他带来如沐春风的感觉,甚至不会让他有交流的欲望…… 他强调其实他的环境已经筛得很严格了(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加入高盛,2011年加入亚洲最大私募股权基金霸菱亚洲,2014年创立云报销),但他还是认为,这世界上的人大部分就是垃圾,而倘若我们不幸处在一个筛选得不那么严格的环境中,情况只会更甚。

拧巴了一段时间
之所以听到他的这期播客很开心,是因为类似的一些想法从刚上大学时就开始埋藏在我的心里。而我也不过就是看的书比一般人多,经历比同龄人丰富些,所以当这些想法从我脑海里蹦出来的时候,我也特别质疑我自己。毕竟年纪摆在这里,我是不是过于狂妄、自视甚高了呢?
后来我也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自我怀疑期,毕竟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吧。于是我压抑住自己的真实想法,尽可能去倾听、了解那些出现在我生命里的人,然后发现越是如此,越感觉到无聊。小优点是有的,可终归是瑜不掩瑕,灵魂的枯燥无味怎么也掩盖不了。
总之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逐渐结识了一些新的人,再继续看了很多书,和一些比较优秀的人进行了交流,我越来越肯定这些想法是正确的。也终于释怀,这个社会就是如此,没有思想的人占绝大多数,大部分人都只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如果自己是少数人,那就忽略别人,跟着自己的心走。有着强大三观的人,是不会屈服于众人的舆论压力的。也不必要浪费口舌与他人争辩,因为他们一生的固有认知已经改变不了。
他人的建议要不要听
生活里,总可以听到长辈们(这里的长辈为特指)说着“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要多”类似的俗语来教导我们,他们的经验或许的确比我们丰富,但是那又如何呢? 首先,每个人的人生意义各不相同。甲之蜜糖可能恰恰是乙之砒霜。其次,长辈生长的时代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之间可是有着巨大的鸿沟,最明显的就是那些长辈口中“不务正业”的打游戏、做直播在现代都是很行得通的职业,换句话说就是,他们之前信奉的黄金法则,到现在已经行不通了。第三,如果他们的一生都是极其平庸,仅凭年龄比我们大个几十岁,就有资格给我们建议了?或许他们自身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只知道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直接无视他们就好了。 既然比我们经验更为丰富的长辈的建议都不能轻易听取,同龄人的建议也就更是如此了。毕竟大家年纪相当,如果他们没有比我们更优秀,那就也无视吧。 不如跳出周围圈子的局限,听听扎克伯格、乔布斯、巴菲特这些人在说些什么。他们已经走过了这段路,也做出来了很好的事情,人格品性也已经得到了验证。

比如张潇雨在解释为什么年轻的时候他不会和周围人一样困于,A每个月的工资比我高5000元,B的公司赚了几十万之类的比较,(毕竟微信上曾有一篇很火的文章,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一时之间竟引起了社交媒体上的广泛焦虑与恐慌)因为他的榜样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他已经跳出了周围人的怪圈,有着更大的格局。
实际上,老年人并没有非常重要的忠告可以给年轻人,他们自身的经验很局限,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可悲的失败,而且都是由各种个人原因造成的,这他们肯定都知道;也许他们还保留着些许和经验不符的信心,可是他们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年轻。我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了30多年,然而未曾从长辈那里听到任何有价值的忠告,甚至连热诚的忠告也不曾听到。他们什么都没有跟我说过,可能也没有什么有用的建议给我。梭罗《瓦尔登湖》
那该如何做
不应该轻易地听取他人的建议意味着不必要把周围人的劝告奉为圭臬,该由自己独立思考获得的认知是偷不了懒的。其实,但凡形成了自己完善三观的人,都不会选择从众,都不会轻易听取他人的建议。人生中的很多疑惑也会变得豁然开朗。
我认为,要形成自己完善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得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形成的,社会是如何运转的,你自己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又是什么构成了你的价值准则。要知道这些只有两个途径,要么嗜血地去阅读,要么不顾一切地去行动。
总之,这些会是我一直坚持的东西:
1.终身学习 跟上时代的变化
2.放大格局 跳出周围人的圈子比如可以把巴菲特 乔布斯 梭罗 叔本华等伟人当偶像
3.坚持自我 不断通过看经典书籍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独立思考 完善自己的三观 并坚定不移地做自己
一直在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