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
早晨离开的马拉喀什。天阴阴的,每一个早晨都是如此,然后到午后才放晴。街道蒙着淡淡的灰,尘真的是砖红色的。来到马拉喀什才明白什么是滚滚红尘。
机场略简陋,飞卡萨布兰卡是国内线,要进安检的时候被大叔拦住了。“你真的要进去吗?先去买杯咖啡吧,一会儿再进来,里面什么都没有。”
回到外面,在illy的小booth买了一杯cafe au lait。坐在咖啡摊外,慢慢地喝,望着来来往往的人,慢悠悠地编了个french braid,终于感觉可以缓缓地舒一口气。cafe au lait 在法国常常会点,我大概也没有想到会在摩洛哥这个曾经法属的国家,重温旧梦吧。
一边等待,一边继续读YSL的情人写给他的信。
登机时间快到的时候,进去了候机厅,真的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登机门只有一个。难道马拉喀什飞国内线,只有卡萨布兰卡一个城市?三三两两的游客,稀稀拉拉地坐着。好几个中国面孔。
登机需要下楼,走出机楼,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排队走向飞机,和从别的飞机下来的旅客汇合,然后爬梯子登机。整个机场,扑面而来的1990年代的气息。
机舱内维持的很整洁,色调很雅致,座位很宽很舒服。有一种航空业还刚起步时的矜持感(对乘客很好?)。
继续看书,旁边的大叔用法语全程和靠窗的小女孩聊天。很安心的感觉。然后就顺利地回到了卡萨布兰卡。
算是二出卡萨布兰卡机场了。四季的司机应该在外面等了。我边想象着边往外走。结果又上演了一次出卡萨布兰卡机场找不到接机司机的戏码。。。打电话给四季,原来司机在国外到达出口等我,谁料我是国内到达。。。
上车后司机很沉默,也不知道是不是接机折腾这么一下赌气了,还是语言不通。安静点也好。车窗外依然是和初到卡萨布兰卡一样的风景,只是这次不是Van而是四平八稳的benz。隔着玻璃,那些绿地和高尔夫球场的广告,也显得过滤般的不真实。然后车驶向了不同的路线,这次是直接驶向海边的酒店,不会经过吵闹拥堵的市区。如果我是第一次到卡萨布兰卡,也许我会相信这个城市的道路旁都是葱葱郁郁的树林,修剪整齐的草地,精致的白色别墅区,点缀着点点繁花。
可我见过卡萨布兰拥挤的市区,喇叭永远不停息,灰尘扬在灯光里,街上行人匆匆,各种脏乱局促的楼房。此刻从安静的车里看出去那些格外精致的街景,只能衬托出这个城市分裂的世界。
有人世外静好。有人终日为生计奔波。
第一次到卡萨布兰卡的时候,我发誓下次来的时候要安排的舒适一点。而现在坐在车里,我忽然怀念起老城里那些破旧堵塞的巷弄,厚重的灰尘,泛黄的灯光里半亮的窗口,半夜里吱吱作响的来往车辆,和隔壁楼传来的人声和音乐。那些才是最真实最贴近世俗的生活。记得第一夜,在简陋的酒店里,一路都没合眼的我在这些嘈杂的声音里,觉得莫名地安心,然后便沉沉睡着了。
海边和老城区是两个世界。
我曾經期待的回程,此刻竟然显得乏味起来。
司机在街上回转,然后右转,保安上前问候,然后大门打开,车缓缓驶进酒店。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仿佛驶进一个巨大的鸟笼,隔开我和外界,这个城市的真实。
下车有人开门,帮忙取行李。通过安检,然后check in。一切都是应该的,大厅的装修,精致的香水浮动在空气中。前台倒是很热情,知道我在摩洛哥旅行了18天后,问我最喜欢哪里。我说最喜欢Moulay Idriss 。他很惊讶,说他第一次听到客人说喜欢那里,他是从那里来的。我说很喜欢那里的质朴和安静。喜欢那里孩子清澈的眼神,觉得一切都很简单,远离喧嚣。他说那里确实很好,但是年轻人要讨生活,那里是不能留的。我懂他的无奈。
从normal room升级成Junior Suite倒是意外的惊喜,在摩洛哥每一两天就换一个城市累积下来的颠簸,终于在酒店房间门关上后全部倾泻了出来。所有的东西都是预料之中的,没有差错。再不用担心没有吹风机,下水道堵水,洗澡出来的水半小时才会热起来。朋友笑我选四季这么没有personality的酒店。但有时候我们都需要一些consistency吧。everything is exactly what it should be. 你知道房间会长成什么样子,会有什么样的服务,连床上床单的质感,淋浴间的设计,衣柜里的晾衣架,都是他们应该的样子。不用去担心有什么不一样和未知,就是种彻底的放松吧。
送行李的人一会就到了。又强打着精神和他聊了一会儿。他对我一个女生住这么大的房间表示很惊讶。是个简单的人,有些笨拙,但也因为这样可爱。给了小费,送他出门外。
© 本文版权归 ictmorning27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