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父母们花钱可只是为了缓解焦虑
虽然幼儿园什么时候开学还没有确定,但大女儿的幼儿园已经开始在研讨要不要在最后一个学期里面加入幼小衔接的内容。这几天都在跟夫人商讨到底要不要上,做为一个理性的男人,我觉得有必要针对这个问题做个思考。
为什么要有幼小衔接?
当初孩子从家里到幼儿园的时候也没有啥衔接啊,孩子们适应的都挺好的。为什么幼儿园到小学就要有个衔接过程呢?
记得有句话叫做: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已经被很多的家长奉为最高宗旨,大家在孩子们的教育上花钱都是不眨眼的。甚至还有人把孩子送去学珠心算,说实话,我每次看到小孩在那甩手的计算着加减法,心里就在想,这个技能在以后的社会上真的有用吗?随便开发个程序,拍个照识别下就能解决的问题,你算的再快又有什么用呢?孩子辛苦的努力无非是家长跟别人吹嘘的一个点而已。我不认为孩子的教育有起跑线一说,因为我们都不知道孩子未来的成长目标在哪,请问起跑线是往哪个方向跑?在上小学之前学习了小学里本来就应该教的一年级的知识就算是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仔细想想这种说法就是在扯。
那么,为什么要有个幼小衔接出来呢?其实这世界上本没有幼小衔接的概念,只不过有个有思想的人,觉得幼儿园到小学期间有这么长时间,干嘛不让孩子先学点东西呢?于是就有了一个不叫幼小衔接的教学,然后他们竟然发现自己教育过的孩子在小学里考试的时候成绩都非常好,当然这个成绩好的定义是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于是就得出来一个结论:要有一个提前的学习过程,这样孩子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过程。幼小衔接一开始都不是很必要,因为大家都认为该怎么学就怎么学,没有必要提前学。但是,当有些家长经不住诱惑让孩子开始上幼小衔接开始,小孩在学校的表现让他觉得这个钱花的值,因为成绩说明一切。后来,家长们为了自己的面子(这才是本质)都把孩子送去学有效衔接,结果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发现,怎么我教过的你们都学会了。那我就加快点进度吧,毕竟不能让孩子们觉得上学很无聊。这样下去一个循环就逐渐形成了,不上幼小衔接的孩子会说自己学不会,成绩就差了,家长们也开始后悔没有让孩子学。于是一个循环就此形成,幼小衔接成了不上都不行的培训班,甚至一个幼小衔接培训班的价格都能被炒到上万元。
是你的面子重要,还是孩子的未来重要?
很多家长都会用一句话来对孩子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因为给孩子很多他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就是为孩子好。其实大部分家长都没有想清楚,你的孩子未来所面临的是怎样的一个社会,他们到底应该具备哪些思想和技能。他们只不过是为了在跟别人提起自己孩子的时候心里有成就感或者是优越感,你看我家孩子,多牛!请放下这份自私吧,把眼光放的更长远点,想想未来的世界,孩子们要生活的是那个世界,那个世界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呢?
1、寻找知识和辨别有效信息的能力
要知道,从互联网产生到现在,人类世界中的信息量几乎是指数级的增长。大量的信息可以在互联网上存储和被阅读。相信大家都清楚,想要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是很困难的。各位家长,你们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被错误的信息误导,还是能够辨别信息的真实性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我相信没有人会选择前者。辨别有价值的信息,需要人能够有非常好的逻辑推理能力,还要有非常好的信息搜索和快速阅读的能力,只有在获取更大量的信息后,才能够发现错误言论背后的谬论。这种能力不是学校教育能够给予的,学校教会孩子的是基础知识和知识的学习方法,只有一个会学习的人才能在未来的世界中有立锥之地。未来,机器人行业会非常发达,体力劳动基本上都会被机器取代,一个不会学习和思考的人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没有价值就意味着被这个社会淘汰。
2、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快,技术越来越牛,但是欣赏美和创造美还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未来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行业就是那些需要创造,将脑海中随机迸发出来的灵感变成产品的行业。人工智能从本质上说是算法的集成,但是很多东西是不可能成为算法的。即便是现在行业内认为的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技术,其实也只是在模拟人类大脑的思考而已。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在这一点上超越人类,不需要辩驳,不要以为能够升级的事物就会一直的进化下去。不要拿已经有会写作的人工智能出现,产量比人高多了,那个基本上算不上作品。即便AI学会了创造美,但是也需要人能够欣赏。让孩子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需要知识的积淀的。回归一点,孩子还是需要能够快速学习,学习的更快更好。整合创新将会是未来创新非常重要的模式。
3、发现规律和验证规律的能力
人类社会的进步源自经验的积累和在经验基础上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能力。自牛顿出现以来,人类社会的科学观有非常大的进步,我们对待科学是有以套严谨的哲学体系的。虽然量子理论对牛顿理论体系有颠覆,但是在哲学层面上是没有太多变化的。我们的孩子将来的世界观可能会跟我们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认为世界都是可预测的,可测量的,他们不一定这样认为。他们的未来需要发现更多的规律,需要验证更多的规律,这些是人工智能做不了的。而这种能力源自在他们学习过程中,跟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来理解的。10+1=11,那么20+1就=21,类似这种推理的能力是学习出来的。
结语
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都是很基础的,这个基础并不是起跑线。你的拼音学的不好并不耽误你使用语音输入,你100道题算错了3道并不影响你去解一元二次方程,所谓的起跑线是什么时候孩子意识到大脑的运作是有规律的,用某种方法可以让我记忆的更快,用某种方法可以让我更快的理解新事物,原来类比是我们大脑学习新知识的途径。
发自灵魂的拷问:那些连大脑运作基本模式都不清楚的幼小衔接老师们,他们除了会教孩子学习拼音和几十以内的加减法,有在教孩子们怎么思考吗?
如果没有,那早学跟在学校里学习有差别吗?你花钱让还在学习了一些基础知识,至不过是为了给自己买个安心,而这个安心的感觉源自你内心中的焦虑。这个焦虑跟你当初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心里想着孩子会不会适应是一样的。不用纠结了,实施证明,孩子在幼儿园后来的生活比你当初想象的要好很多。
-
我要照顾好自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5 13: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