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稿》读书笔记——隋唐五代十国2
农学成就
1.农业发展
经过长期分裂以后进入一个统一和安静的状态,这本身对于农业发展就有积极的作用。同时,隋唐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农业和人口政策,客观地推动了农业恢复和发展。
2.农具与耕地技术
唐朝江东犁(即曲辕犁)的出现是我国铁农具成熟的重要标志。生产工具的改进使得耕地技术也有所发展,南方水田形成了耕-把-耖一套技术(与北方耕-把-耱相应),这是南方水稻生产精耕细作的一个标志。
3.农田水利
圩田是劳动人民利用和改造低洼地区的重要尝试,在中唐以后得到迅速发展。如太湖圩田,使太湖低洼地区逐步变成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全国重要粮仓之一。兴修水利工程的同时,唐政府还加强了对农田水利的管理,专门设有管理部门和法律条令。此外,灌溉技术较之前也有进步,水车得到推广。
4.茶业的发展
唐代,饮茶成为一种风气,茶叶的生产和加工也逐渐成为农业一个重要的部门。相应地,唐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建立了茶税制度;陆羽的《茶经》是世界最早的茶叶专书。
医学成就
1.医学著作
——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随着时代变迁、政权统一、交通发达,人们的用药经验和新药物的发现也越来越丰富。此时,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修、颁行的药典《新修本草》应运而生。它不仅收录了很多药物,同时对过去有差错的药物进行考正,并增补新药百余种。书中详细记述了药物的性味、产地、功效、主治疾病等。颁行以后,在统一用药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书中收录了很多植物图谱,因此它同时还是一部植物形态学著作,在生物学史上有一定价值。
——孙思邈《千金方》。孙思邈一生致力于医学实践和医学研究,医术精明,主张医生必须有高尚的品德。他提倡人人都应懂得医术,而当时的方书体量较大,如遇到急病,求检难度很大,因此他致力于编著两部简易实用的方书。《千金方》是《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简称。《千金要方》是孙思邈结合其临床经验和历代医学典籍得来的,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和各科诊断、治疗等,尤其是把儿科和妇科放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书中改变了以往本古代医书的做法,他兼取各家所长,结合自身经验,加以发展。《千金翼方》是其晚年著作,是《要方》的补充。书中主要记述了本草、伤寒、中风等;收载药物多,且对其采集和炮制做了详细记述;同时,补充了许多治疗方法。此外,还补充了很多外来药物。由于其在药物学上的成就,被称为“药王”。
——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对前人的经验进行总结,论述内、外、妇、儿、五官等疾病的病因、病理和病状,反映了我国医学理论的发展和临床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历史上内容最丰富的的探讨病因的专著。其中对一些疾病的病因有不少创见,突破前人的定论,发现和描述了真正的病原,如疥疮、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王焘《外台秘要》。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内容包括各类疾病和药方。由于唐以前的方书大多佚亡,因此《外台秘要》为后世保存了很多已佚方书的内容,在医药学史上具有相当价值。
2.医药体制
隋唐时期,医药机构已较为完善。到唐时,教育制度也已健全(南北朝始创),同时还制定了较严厉的律令。
3.医药技术
隋唐时期,外科治疗方面有较大进步。如肠吻合和眼科手术、治疗骨折和脱臼。
同时随着汉藏民族间的交流,藏医在唐代得到迅速发展,既吸取汉族医学经验,也吸取邻国印度的经验,形成独特体系。在诊断方法上,除了望闻问切外,还有尿诊。治疗手段也是丰富多样,有的至今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