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了解的一样吗?清代后宫日常:看似风光,也免不了世态炎凉
谁都知道御膳房和御厨是干啥的,但你真的知道他们的工作细节吗?
这一篇算个番外吧,也算“皇帝吃饭”这个话题的一个结束。跟御膳关系不大,但还是有一些,主要想说说后宫的人们的生活。上一篇的链接在上面,没看过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
说到后宫,正象堃哥在前面所说的那样,在皇帝的家属中,有皇太后、皇后和贵妃等八个等级之别,这在明、清两代都是一样的。根据“清宫中则例”,身份在妃以上的,生活独立;妃以下的,则根据皇帝的指示而生活。皇太后、皇后的地位虽然高,生活费比较灵活,但还是有一些不能跟皇帝相比的限制。
皇后和妃嫔的生活都由内务府提供,每天的生活费有一定的预算,电视剧里大家肯定都听过,叫做“份例”。份例和身份是根据皇帝的好恶来决定的,同时也考虑妃嫔的业绩,就是子嗣。如果生了皇子或皇女,那么份例就增加三分之一。假如受到皇帝的宠爱,或近侍于皇太后,或因经常为皇帝服务而有功,那么根据“清宫中则例”,就会受到赐字的殊荣。一赐字,就意味着增加份例。慈禧垂帘听政于同治、光绪两代,共计被赐字十六个(这十六个字是:慈、禧、端、枯、康、颐、昭、预、庄、诚、寿、恭、钦、献、崇、熙)。这是清代后妃赐字的最高纪录。每赐二个字,每年的费用就增加二十四万两银子(数字查来的,不确定),十六个字,你自己算算得增加多少。

根据“清宫中则例”,从“答应”渐渐升至贵人、妃、贵妃,最后升至皇后和皇太后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在清朝后宫中,“晋升”却是相当困难的。最要紧的就是必须要生皇子,如果这位皇子能继承大统,那么就能够登上最高的等级。
这里再插一段题外话。生皇子这件事儿,清朝比较在意,之前的明朝就有点稀里糊涂。据说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就是他爸和宫女的儿子。但是呢,明光宗糊里糊涂地跟宫女生下了崇祯,又糊里糊涂地把这位宫女赶出了皇宫。后来,崇祯当了皇帝,怎么也没能打听出他母亲的下落。象这样悲惨的事,在清朝宫廷中一件也没有。有人说,清宫剧里明明就有这种情节啊,那我只能说,电视剧里的情节看看就好。

说回原来的话题。在妃嫔的日常生活中,份例以外的收入,要看是否能得到皇帝的欢心。如果得到皇帝的欢心,就能得到许多赏赐。妃嫔们脾气各异,拿到赏赐之后有喜欢交换物品的,也有让太监去买东西的,还有把攒的钱送回自己家里的,这些均不受约束(延禧攻略里也有这类桥段,跟堃哥说的也不一样是吧?)。
妃嫔之间也重交际,比如赶上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和生日,都要互相送礼品,宫廷也允许她们举行宴会招待。皇帝、皇后、皇太后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万寿节和千秋节时,都能得到所有妃嫔献的礼品,而皇帝、皇后和皇太后也会回赐给她们物品,但妃嫔以下的则没有这种待遇。
如果皇太后健在,皇后每天早晨要去给皇太后请安,妃嫔们则没有这种资格。皇后给皇太后请安回来以后,妃嫔们才去给皇后请安。妃嫔们每天做完规定的事以后,在闲暇时读书是很必要的,皇帝会给她们指定所谓的“内教习”。妃嫔们倘若喜欢书画,也可以上奏皇帝,皇帝便命内务府派内教习来。就像光绪最宠爱的珍妃,她的内教习是著名学者文廷式。
妃嫔们还必须学做针线活。原因是皇帝心情好的时候经常命妃嫔们献手艺。乾隆二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的记录中写着:“皇帝把黑白赤青黄五色丝和金丝作的钱包带回宫中,命慎嫔做。”
在清朝宫廷中,每月要演两三天戏。这既是祖宗遗制,也是宫中的娱乐之一。但是,除了皇帝和皇太后作为奖赏许可妃嫔看戏之外,一般都没有参加的资格。

上一篇里说到内务府还有一种敛财之道,下面就具体说说。
所谓的“份例”,是有一定规矩的。把妃嫔的地位和其所居的宫殿作为一个单位,你应该听过“储秀宫的份例”、“钟粹宫的份例”之类的吧。
把这种份例单写出来是十分麻烦的。因为从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到太监、宫女、厨师和佣人的姓名,从执事人员及贵人、常在、答应等人的姓名和妃嫔的身份,都要填写清楚。通常,各官殿必须设太监总管一人,其权力是相当大的。不用说太监、宫女、执事和佣人等听其指挥,就是妃嫔们的行动有时候也得受其制约。甚至皇帝不宠爱的妃嫔,还会被他们所害。
份例都由内务府负责计算发放。在内务府这样腐败的机关中,是有许多卑劣的做法的。对于不能得到皇帝宠爱的妃嫔,他们用自己想出的种种方法克扣这些妃嫔的份例,甚至直接不给。比方说,内务府用很坏的米换走好米,随意换掉或者拿掉各类食材、调料,然后变卖换钱。因为说的是吃,所以举这种跟食物相关的例子。其实,包括布料、裘皮、冬天的炭夏天的冰,都能作为内务府发财的工具。总而言之,后宫的妃嫔们,看起来都是人上人,世态炎凉也是一样的。

又要插一句了,太监、宫女以外,一切在宫中当差的人都不能同妃嫔们见面。如果万一在路上碰到了妃嫔们,必须立刻转过身去,这在清朝宫廷用语中,叫做“回避”。
以上就是后宫的简单情况,之前堃哥思路还算清楚,写着写着思路就发散了,朋友们看个高兴就好!
最后,还想简单聊聊宫廷里下人的吃饭情况,这好像就比较完整了。
能够住在宫廷的人,有内廷和外廷之别。外廷指东华门、西华门和午门一带,在这些地方当差的人很多,他们不能在宫中吃饭。乾清门的侍卫,都实行交替制,再加上靠近宫廷,所以都去宫廷外的饭馆吃饭。内廷,是指三大殿的后面,所谓的皇宫内苑。在这里当差的人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不许随便出入,因公务从内务府带腰牌来才能出入。他们一两个月才准许回一趟家。因此,他们要在宫中食宿。但宫中没有专门为他们服务的饮食机构和设施,所以他们的饮食都由各宫殿的厨房主理。其实这是不允许的,但已成了公开的秘密,而且各宫殿的厨师也把这个作为发财的方法,把份例剩下来的东西卖给这些当差的人,从中得到钱财。
为了描述宫廷饮食生活的全貌,就补充这几句。
关于“皇帝吃饭”这个话题,咱们就告一段落了。以后想起什么堃哥再下笔写给朋友们看,有兴趣的请关注堃哥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