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过后,哪些行业会红火起来?
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今年的整个春节都在家中迷茫地度过了,大家都知道,2003非典之后,电商行业获得快速发展,淘宝,京东开始成为主流,那么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过后又有哪些行业会获得快速发展呢?
短期而言
短期之内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过后,以下几个行业都会获得一个爆发:
一、消费习惯改变,宅经济将全面兴起,生鲜电商有望雄起
我们现在虽然形成了网上购物的习惯,但线下购物仍然活跃,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商业街依旧繁华,人们活跃在菜市场,这些地方聚集着大量线下流量。经历这次病毒疫情后,相信更多的人会习惯宅家。
当人们足不出户时,就依赖互联网渠道来满足自己的居家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生鲜电商,将成为新的亮点。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生鲜蔬菜,既能让闲在家里的人们有事可做,也能让人们吃的更健康,同时也能客观上缓解诸多城市“买菜难”的困境。
二、产品体验价值突显,传统实体店转型拐点已至
前面说到,人们会越来越倾向线上消费,那么是不是线下的店面就都完了?肯定不会,那线下实体店的价值会在哪?支付完成肯定会走线上,线下的价值重在体验,也就是说线下是让你体验的,不是完成交易的。如果实体店依然把自己当成买卖的场所,那将失去存在的价值。消费者对精神享受指数会升温,谁能构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体验场景,无疑会抓住机会,大有可为。
三、传统获客方式跟不上时代,靠内容获客的机会来了
相信这次疫情会让很多需要线下获客的企业头皮发麻,大街上的人零零散散,门店还得支付高额租金。此时如果企业没有线上获客能力,那是非常危险的。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必须拥有一种从线上获客的能力。传统的获客方式无非是电话、分销等。但这些模式的主动权越来越小,且成本也将越来越高。线上获客的本质,是靠内容获客,深度一点来讲是靠价值获客,未来各种线上平台也会越来越开放。
四、教育模式革新,知识付费、在线教育快速增长
事实上,在大环境艰难、企业压力山大的今天,无论你是老板还是普通职员,都有自我提升的需求。老板思考如何才能维持企业、节衣缩食熬过苦日子,员工们思考如何才能提升职场竞争力、在裁员汹涌中幸免于难。这时候,重在实用性、强调“即插即用”的知识付费便成为了利器。
这一定是今年的一个重要趋势,重大疫情来临,学生则是那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的假期延长,对传统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冲击,特别是对线下培训、补习班影响最大,即使疫情过后,家长可能也不会愿意孩子去参加线下补习班。当然也有人会说,可以小班教学,但那不适用所有人,也就不是机会,知识付费、在线教育的优势在于普惠,会迎来快速增长期。
五、C端免费成趋势,广告、传播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这里提到是一些向C端收费的场景,比如徐峥的《囧妈》突然放弃了院线,改为线上免费收看,开了中国电影业的先河,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传统电影行业的盈利模式,这看似是一种由疫情引发的偶然事件,实则必然,随着2020年的开启,传统靠C端赚钱的模式会越来越弱,用户变得不那么值钱,收费自然也不那么容易。如果商家放弃C端收费而是改成免费,通过积攒流量再向B端收费,那么挣钱会变得容易,比如《囧妈》免费,但是收看的人更多了,广告费就收的多。
六、传统医疗思路被颠覆,“互联网+医疗”备受瞩目
这次疫情,让人们看到了科学医疗体系的重要性,就拿这次来说,医疗资源短缺的消息非常多,很多人买个除菌口罩都费劲,问题就在医疗思路上,新型医疗思路的出现对传统思路造成打击。一个科学医疗体系非常重要,如何在关键时刻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如果做到数据互通,数据共享,做到哪有需要,及时送到哪里,而不是仓皇接招,相信,这次之后新型医疗思路会被逐渐普及,这里就会诞生会很多机会。
疫情期间,各大“互联网+医疗”平台表现都非常活跃。丁香医生、医联、企鹅医生、好大夫等平台纷纷推出了疫情实时播报、防控疫情内容科普、在线诊疗咨询服务等,在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应对疫情的同时,也完成了平台的用户教育、拉新获客。
七、“病毒未来,心态先崩”心理咨询服务望井喷
疫情面前,人们不仅面临生理上的挑战,还有着心理上的压力。譬如患者需要被送到封闭病房隔离治疗,极易出现焦虑、恐慌、恐惧、易激怒等心理反应;医务工作人员随时面临感染风险以及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也会让其产生焦虑、抑郁心理。为了防止“病毒未来,心态先崩”,目前疫情期间的心理危机干预以及疫情后的心理恢复必将成为一大重点。在此情况下,相关的心理咨询服务必将迎来井喷。
八、传统城市管理模式被替代,智慧城市价值显现
过去我们提到智慧城市会觉得在纸上谈兵,但是这次疫情后,智慧城市会被充分重视起来,传统城市结构会被取代,万物互联会成为区域发展主流,哪里有人出现情况,马上就有人知道,哪块遇到麻烦,第一时间信息会被反馈到城市中控台。试想,如果武汉的每一个市民的情况都被掌握,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精确追踪,每一个流出人口都可以被定位,那么我们这次处理起来会更加井然有序,这就是智慧城市的价值。
九、突破时间、地理限制,无人化服务成商业新亮点
无人化服务的发展已势不可挡,必将成为新的商业亮点。非典时期成就了电商、社交软件等,彻底变革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人们从线上开始走上线下;再到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生活服务领域又将发生新的变革,未来的服务行业将不再有服务员。
除了能够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之外,无人服务还能突破时间、地理的限制,大大拓展服务范围,并能结合智能技术有效提升服务效率。譬如无人外卖,2018年饿了么宣布开启中国首批无人机配送航线,在使用无人机配送后,消费者从下单到收到外卖,仅需20分钟。
在无人外卖、无人快递等之外的无人配送之外,无人化服务还将加速渗透于我们生活服务的各个领域:1.无人智能洗车,手机查找定位智能洗车机、选择洗车方式并控制整个洗车流程;2.无人餐厅,通过智能点餐机点餐,并根据历史点餐记录分析顾客喜好;3.无人酒店,酒店大堂刷脸完成信息录入,电梯通过无感体控系统智能启动、带顾客前往其入住楼层,顾客进入酒店之后,通过语音向智能家居设备下达指令。
十、餐厅经营模式裂变,外卖经济扛起餐饮大旗
来一份外卖,正成为都市年轻人群的日常,而在疫情后,这个日常会适用于所有人,而在中国外卖较传统餐饮仍是一个小众领域,这一切即将改变,可以预见的是,餐饮行业会面临大批退单、无人到店用餐,甚至需要暂停营业的问题。强化外卖模式不仅能有效减少人流在公共场所的汇聚,消费者也更容易接受增加一定费用并在低风险的状态下享受美食。
上述行业是短期累积导致的行业爆发,但是这些不是根本性的变化,根本性的变化在于人们习惯的改变,就像当年电商替代实体店。此次的疫情除了进一步刺激电商行业之外,最重要的一个改变应该是人们对于健康意识的觉醒,所以未来大健康行业肯定会获得一个持有的发展,这其中又以两个细分的小行业为主:
(1)口罩行业:虽然说此次防护服和护镜的短缺会引起国家和各医院的重视,增加储备,但是这两个对于居民个人而言,基本用不到,所以防护服以及护镜增长有限,反之口罩以其低廉的价格(平时的时候)和便捷的穿戴会逐步成为人民的一种习惯,在去公众场所特别是医院、公交、火车站等等人员密集的场所,相信越来越多人都会习惯佩戴口罩,所以长期而言,口罩行业会获得一个长久的发展。
(2)健身行业:此次疫情,公布的死亡案例主要为老年人,所以自身身体素质机能很关键。另外一个健身锻炼的案例即钟南山院士,84岁的高龄,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50岁出头。所以身体素质很重要,虽然说很多人记忆是短暂,但是肯定也会引起部分人的注意,未来健身行业也会获得一定的发展(当然比不上口罩行业,毕竟大部分人对于健身的坚持,很难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