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群里背诗词
我们五闺蜜有个“红粉知己”小群,一起谈心、聊天、分享美食,偶尔也约着踏青、赏花、读书、喝茶,有朋一起玩,不亦乐乎?
某天,一闺蜜提议,不如一起来背诗词,一呼群应。群名随之更名为“诗酒趁年华”。某闺蜜在图书馆工作,有“小诗人”美誉,诗词歌赋样样在行,于是,推举她为推送达人,还记得她推送的第一首词是宋代词人贺铸的《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那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着实让我深深折服和陶醉。这相思之情居然漫山遍野、铺天盖地、又细细密密、绵延不绝,这样的比喻想象奇伟、浪漫大胆、不落俗套,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又一次,群里布置的作业是背诵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长诗,词句华丽,意境优美,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为此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当时正值周六,朗朗上口的优美篇章竟让我足不出户,一口气背下来,在群里交了作业才出门,夜晚的梦中都是一句一句对仗工整的诗句,醒来不禁哑然失笑。因为热爱,所以痴迷。
随着时间推移,每日一首的累积,我们背诵的篇章很快达到100首,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虽然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但诗词的鉴赏水平的确有了很大提高,那些注入了作者强烈情感的诗词,虽历经千年,依然穿过岁月长长隧道,指戳人心。如陆游的《钗头凤》,那“错!错!错!”“莫!莫!莫!”的叠用,充沛的情感如滔滔江水倾泻而下。
由于孩子高考,那位负责推送诗词的闺蜜暂时退出了,我们又商议了轮流坐庄的方法,并且周一就推出一周作业,自由背诵,周末交作业。
转眼二十周过去了,接龙依然在继续,我们的队伍也象滚雪球般不断扩大,诗词的魅力在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每到夜晚,群里就会非常热闹,朗朗的背诗声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争先恐后,积极踊跃。偶尔也会畅谈一下读诗的感触。群友相约,不久的将来,从群里走到现实,也来开个诗词大会,举办背诵诗词比赛,畅谈诗词对我们人生的影响,群里七嘴八舌,想法颇多。
等人时、候车时、会议的间隙、散步的途中,都是背诵诗词的大好时机,碎片化时间被充分利用,平淡无味的生活平添了一份诗情画意,“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古人是那么多情而浪漫,而生活在钢筋水泥城市中的我们,除了忙碌、奔波的谋生之外,又还剩下些什么呢?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词让你心境澄明,虽不能东篱采菊,但站立窗前,遥望天边,心中之南山依稀可见。

-
最上川拥抱刺猬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5 08: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