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审查制度历史演进 3
(三)军人政权到民选政权的过渡时期(1986—1992)
1986年,总统职位由全斗焕交接到同是军事强人的卢泰愚手中,民主化要求在韩国不断增强,韩国电影人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认为应废除电影审查以及制定电影振兴政策以面对好莱坞日渐扩大的好莱坞电影影响。
1987 年底,政府决议停止在影片投拍前的审查,但实际上,所有影片在上映前仍然需要提交拷贝给政府,若出现难以接受的东西将会要求制作者重新修改。
1989年,公演伦理会宣布将会审查并删除带有色情的影片以保护广大青少年。实际上,委员会删除的多为批判当今时政的片段。色情审查只是当局政府政治企图的幌子。[6]47
1988 年,88 部国产片中, 44 部得以公映;
1989 年,110部 中有 55 部;
1990 年是 113 部中有 52 部 ;
1991 年是 121 部中有 51 部 ;
1992 年是 96 部中有 45 部。[7]
多部电影曾遭遇删减,比如《1989人市》、《九路阿里郎》、《罗主》、《复活之歌》等。其中,《九路阿里郎》的审查事件最具有代表性。《九路阿里郎》讲述了在汉城工业园工作的纺织女工贞美和鼓励工人阶级罢工的大学生玄植的相识相爱相离的故事。
贞美是传统的韩国女性,恪守儒家思想道德,认真工作以供养家人;而玄植是一名接受先进思想的在校大学生,他进入工厂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融入工人群体,鼓励大家罢工。贞美知道了工厂老板对工人的欺诈后也加入公会,并与玄植的感情逐渐深厚。在八十年代的韩国,人们对罢工并不陌生,但是“公演伦理委员会”还是以电影包括一些性爱场面而想全国制片机构致信,要求对影片进行删减。由于关键部分的删减,导致电影给观众感觉不知所云,被认为很矫情,影片票房遭遇失败。
从 1986到1992 年,是韩国从军人政权到民主政权的过渡时期。电影审查制度已渐渐松动,但仍然充满不稳定的因素。在此背景下,电影人们对电影自由创作的热情高涨,为民主政权时期韩国电影审查制度的彻底废止以及韩国电影的振兴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