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安馆札记》读书笔记258则
周密《草窗韻語》六卷。公謹筆記諸書嫻雅博綜,兩宋作者未之或先。以工詞名,詩篇則流傳不廣,今得見之,始知唱歎纏綿而典切精緻。七言近體尤為擅場,於當時江西派及江湖派習氣,兩無染著,真卓然特立之士也。
彦按,余尝见密韵楼蓝印本《草窗韵语》,惊艳不已。
卷一末有李龏(古同“恭”)咊(古同“和”)父(李龏,宋平江府吴江人,字咊父,一字仲甫,号雪林)題詞云:“新篇讀到驚人處,一片宮商壓晚唐。”(按《江湖後集》(宋陳起編)卷二十未載此詩)夷考所作,則心摹手追乃在李昌谷、杜牧之,而非趙紫芝之二妙。惜琢詞過細,命意或靡,每近倚聲,不免少游女郎詩之誚。豈熟處難忘乎?
宋末古詩學昌谷(李贺)者,所覩惟草窗(周密)、晞髮(谢翱)、蕭氷崖(萧立之)三家,晞髮險勁,要勝一籌。
此本凡六稿,稿為一卷。六稿末一首《甲戌七月》云:“憂時方䘏(xù)緯,聞詔忽號弓。”蓋謂度宗(赵禥(qí,同“祺”))大行也。是入元以後篇什,均不在阿堵中。故如《佩楚軒客談》(戚輔之撰)所載詠《燈花》一聯之類零璣賸羽,有待於好事者之收拾矣。
彦按,䘏緯,参见孔融《喻邴原书》:“国之将陨,嫠不恤纬;家之将亡,缇萦跋涉。號弓,见司马迁《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后世即以代指帝王崩殂。
《碧梧玩芳集》卷十五有《題周公謹蠟屐集後》,又有《題周公謹丹陽集後》,略云:“槖其平生五大編,曰:‘為我評之。’讀《南郊》、《慶城》諸篇,則懽愉之詞難工者尤工;讀《蓬萊》、《懷舊》等作,則愁苦之詞易好者尤好。是又無論正、變,皆奇作也。吾愛其中有句云:‘淒涼怕問前朝事,老大猶存後世書。’昔人(曹操)有言:‘獨吾與伯業能耳’”云云,可窺此本以後篇什(之)一斑。
彦按,“獨吾與伯業能耳”句出曹丕《典论》:上(丕父曹操)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袁遺字伯業,袁紹從兄,初為長安令,後任山陽太守,昔河間張超嘗薦遺於太尉朱儁,稱遺“有冠世之懿,乾時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縱;若乃包羅載籍,管綜百氏,登高能賦,睹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儔。”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前揚州刺史陳溫死,袁紹使遺領揚州,袁術擊破之。遺走至沛,為兵所殺。
文及翁、陳存敬兩《序》皆引周濂溪(周敦颐)語,乃識“草窗”之號,本濂溪“窗前草不除,與自己意思一般”來(按程明道、司馬君實皆有“不芟草”之說,參觀《談藝錄》第二八三頁。六稿《藏書示兒》云:“學問之所尊,尊在道與義。苟為不能然,雖多亦奚為?道之充諸身,如人有元氣。氣以實而剛,氣以弱而躓。浩然在存養,不可以力致。文辭乃枝葉,界限在義利。油然悟真筌,於此得良貴。立言吾豈敢,識字亦未易”云云,亦居然濂洛風雅中語,不類長短句名家口吻也(參觀第四百五十三則《江湖後集》卷二十四)。
一稿《顧楷翁歸隱》:“廣野穹林草樹香,高人新賦遠遊章。二三千載無巢許,薇長西山幾許長?”
《題宋伯仁烟波圖後》:“是處烟波有釣蓑,底須濠濮與西河。三吳舊日圖漁具,九曲當年賦棹歌。濯足濯纓吟欸乃,知魚知我樂何如。會須携取新詩卷,西塞山前問志和。”
《雨後過湖偶成》第二首:“雨重楊絲不曳風,小舟斜出斷橋東。分明幾點閒鷗鷺,着在西湖便不同。”
《山居》:“隱几支頤枕曲肱,丹田養氣石田畊。紅旗黃紙非吾事,白石清泉了一生。”
按第三句出白傅《劉十九同宿》絕句:“紅旗破賊非吾事,黃紙除書無我名。”第四句出白傅《題新澗亭》:“金章紫綬辭腰去,白石清泉就眼來”;《過溫尚書舊莊》:“白石清泉抛濟口,碧幢红旆照河陽”;又白傅《草堂記》結語云:“終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實聞此言。”《歸田錄》卷二亦記:“錢思公云:‘不得於黃紙上書名,每以為恨。’”《永樂大典》卷一萬五千一百三十八“歸帥”字引李璧《雁湖集‧東帥少才兄寵貺七言一首口占八句以謝》云:“紅旆(pèi)碧油雖貴重,清泉白石也英雄。”《誠齋集》卷二十四《跋袁起巖所藏後湖帖》:“紅旗黃紙久罷休,青山白雲苦死留。”吳沆(hàng)《環溪詩話》卷下稱其伯兄濤一聯云:“‘心緣黃紙紅旗動,氣為青雲白石降。’上句用白詩,下句用歐詩。”蓋不知下句亦出白詩也。
《次雪林春日雜題》:“落日餘寒鏁(古同“鎖”)水城,汀洲綠遍客空驚。年來嬾(同“懒”)作尋芳夢,一樹閒花任蝶爭。”
《小酌》:“禁烟時節燕來初,對此新晴釂(jiào)一壺。二十四番花信了,不知更有峭寒無。”
二稿《姑蘇臺》:“望中只尺越來溪,溪上興亡欲問誰?定霸已成嘗胆(卧薪尝胆)日,傾城不在捧心(西子捧心)時。冷楓江遠飄遺恨,秋草臺荒沒舊基。堪笑吳傖(cāng)太癡絕,不仇宰嚭(pǐ)恨西施。”
《西泠小立即事》第二首:“桂風蘭露晚陰清,遠翠空濛去鷺明。一葉扁舟一彎月,白荷香裏聽蟬聲。”
《讀蔡縧(tāo)雜書有感》:“私史由來不可憑,老奸危國亦危身。趙奢既已明知子,石碏(què)當求義滅親。鐵馬釀成天寶禍,銅駝空想汴都春。九京未正鞭尸罪,尚欲欺天罔後人。”
彦按,蔡绦,宋朝人,生卒年不详,字约之,号百衲居士,别号无为子。蔡京季子,有《西清诗话》和《铁围山丛谈》等作品传世。
《春夜》:“晚烟歸柳綠調苗,客館春寒夜寂寥。夢又不成花又落,月明分付可憐宵。”
《幽居春晚》:“幽栖塵不到吟邊,閑愛抄書靜愛禪。墨本雙鈎臨曲水,素琴三疊憶斜川。筍簪雨足初抽玉,柳繭春寒未漂綿。病嬾不生槐蟻夢,西疇種𣏕(fèi,又读作pèi,按均不确,密韵楼景宋本作“秫(shú,高粱)”,元件吾未见,或为钱氏笔误,或为尤兄误识)北窗眠。”
《閶門夜發》:“春露沾衣夜氣濃,吳波不動柳無風。倚蓬覓句清無寐,一片蛙聲月色中。”
三稿《夜歸》:“夜深歸客倚笻行,冷燐依螢聚土塍(chéng)。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
《西塍秋日即事》:“絡緯聲聲織夜愁,酸風吹雨水邊樓。堤楊脆盡黃金線,城裏人家未覺秋。”
按顧俠君《元詩選二集》辛集貢性之《南湖集‧湧金門見柳》(田汝成《西湖志餘》作《湖上春歸》):“湧金門外柳垂(如)金,三日不來成綠陰。折取一枝入城去,使人知道已春深。”(明末徐興公《筆精》卷五以此為日本人詩,錢牧齋《列朝詩集》閏六沿其訛,《隨園詩話》卷九更以為李金娥作,蓋悠謬不可究詰矣。)雖詠春柳,而機杼相同。
《重過東園興懷知己》:“俛仰悲歡了不同,回頭已隔五春風。兔葵燕麥情何限,雁柱鯤絃事已空。自分此生無鮑叔,敢情後世有揚雄。西州門外羊曇老,淚染斜陽濕晚紅。”
彦按,兔葵燕麥,参见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序:“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有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雁柱,筝上整齐排列的弦柱,鯤絃,即鵾弦。用鹍鸡筋做的琵琶弦,后亦泛指弦乐类乐器的弦。羊曇,东晋时期名士、音乐家,太傅谢安之甥,《晋书 卷七十九 谢安传》:羊昙者,太山人,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子建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
四稿《山房春晚》:“蘋花吹香柳花落,秭(应作“子”)歸清啼答姑惡(鸟名,叫声似“姑恶”,故名)。午簾睡思逐晴絲,靜聽新篁墮春籜(tuò)。”
五稿《殘暑》:“不知何處雨,頓覺夜來涼。”按此本徐師川句。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十云:“東湖先生嘗會棋於湖山堂,食罷偃息,倏起,曰:‘予作詩數十年矣,適於牀頭得《少陵集》,試閱之,原來詩當如此作。遂有“不知何處雨,已覺此間涼”之句’”云云,《宋詩紀事》及《補遺》皆失收。
《歸航夜雨有感》:“風搖岸火如飛電,雨打溪蓬似滴荷。”
《病後窺園》:“柳已成花草上堦,一程多病不曾來。春寒定似知人意,要勒花枝未盡開。”
《枕上》:“一櫺(líng)霜月一篝燈,殘夢新詩兩不成。喚醒少年湖海意,五更枕上聽潮聲。”
《野步》:“麥隴風來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羨他無事雙蝴蝶,爛醉東風野草花。”
六稿《春歸》:“草滿閑塘絮滿谿(同溪),萬株烟柳一鵑啼。開簾恰見春歸處,花片東流日景(读作影)西。”
《重遊孤山有感》第二首:“年年雲木長蒼苔,瀛嶼春寒鶴不來。千尺粉垣圍苑樹,野梅今日是官梅。”按此本高疏寮《聚景園》詩:“水際春風寒漠漠,官梅卻作野梅開”(見《武林舊事》)。
《次德範韻》第一首:“客裏光陰委逝波,問奇無客肯相過。素封未辦千頭橘,野服惟消一襲荷。”
彦按,問奇,参见《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列传·下》: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何故在此?”间请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后以问奇指从人受教。
素封,参见《史记·货殖列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张守节正义:“言不仕之人自有田园收养之给,其利比於封君,故曰‘素封’也。”
千頭橘,参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李)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衡亡后二十余日,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橘也,汝家失十户客来七八年,必汝父遣为宅。汝父恒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吾答曰:『且人患无德义,不患不富,若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吴末,衡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又,苏轼《留题显圣寺》诗:“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
《西塍廢圃》:“唫(同“吟”)蛬(古同“蛩”,蟋蟀)鳴蜩(tiáo,蝉)引興長,玉簪花落野塘香。園翁莫把秋荷折,留與游魚蓋夕陽。”參看許棐(fěi,棐字忱(chén)夫,一字枕父,号梅屋,宋代诗人,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梅屋詩稿‧枯荷》云:“萬柄綠荷衰颯盡,雨中無可蓋眠鷗”;《國朝詞綜續編》(清黃燮(xiè)清編)卷四曹玄純《天仙子》云:“殘荷猶有兩三枝,休折取,好留與,遮蓋鴛鴦夜來雨”;鄭谷《蓮葉》云:“多謝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蓋鴛鴦”;丁立《題墨戲秋荷水禽》:“欲裂荷衣渾嬾折,只愁無葉蓋鴛鴦”;袁枚《蘆荷水禽》:“蘆枝為我旌,蓮葉為我蓋。”
《歸春曲》:“花塵眯目日腳昏,枝頭蜀鳥吟歸魂。噴天狂雨浣香盡,綠填紅闕春無痕。醉踏蒼烟古台上,老柳無情擘(bāi,同“掰”)殘纊(kuàng)。寂歷芳條宿孕鶯,倒盡斜霞暗悲愴。東風恍恍如夢中,江吳烟醉薔薇紅,湘簾古春喚不應,孀娥淚眼空茸茸。”
《病起偶成》:“負暄行藥小徜徉,困臥長安意自傷。短髮怯梳霜柳脆,衰容銷鏡病梨黃。熊經龜息持新訣,馬勃牛溲試舊方。解祟送窮渾未驗,數奇應笈賈司倉(賈島,島字閬仙,范陽人。初為僧,名無本。後返初服,舉進士不第。坐謗責授長江主簿,終於普州司倉參軍。)。”
彦按,熊經,参见《莊子·刻意》: 吹呴(xǔ,慢慢呼气)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郭慶藩《集釋》引司馬彪注云:“若熊之攀樹而引氣也”,成玄英注云:“如熊攀樹而自懸”。馬勃,别名马粪包。牛溲,车前草。参见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代指卑贱而有用之材。
《攬秀臺觀月》:“吟到危梯最上層,天空星斗入杯明。遊心寥廓生虛白,與世周旋忌獨清。氷雪四山皆月色,宮商一片是秋聲。廣寒今夕是何夕?欲駕銀槗上玉京。”
《陔餘叢考》卷四十一謂:“草窗書中多迴護賈似道,想嘗受盼睞。”《儀顧堂續跋》卷十一《書癸辛雜識後》云:“吾友莫梅士謂:‘周密多污衊正人之詞,疑非端士。’余笑曰:‘此其家學也。’”因歷其曾祖秘附秦檜、攻程學、謗胡安定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