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稿》读书笔记——魏晋南北朝2
农学成就——贾思勰《齐民要术》
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系统总结了6世纪前我国北方的农业技术,内容包括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农具、畜牧兽医、食物加工等方面。它的功绩在于总结以前的农学成就,奠定后世农学基础。
1.贾思勰的农学思想
贾思勰生活在北魏由盛转衰的时代。出于维护政权的目的,他总结历代农学思想和经验编著、查阅海量典籍、亲身调研实践编著此书,希望统治阶级能够以史为鉴,发展农业生产。贾思勰认为,要想获得好收成,就必须了解农作物生长规律,并顺应规律;如果违背规律,将会“劳而无获”。但是,他没有要求人们只是被动,他还强调了人的主动性,要求人们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同时,能动地创造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这种把天时、地利、人和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精耕细作、合理经营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2.《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
《齐民要术》不但总结了前人的农业生产经验,还反映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农业的发展水平。该书所讨论的地区范围干旱少雨,因而保墒技术尤为重要。书中所反映的保墒技术较秦汉时期已有较大进步,形成了一整套“耕-耙-耱”技术。下面一一分解之。首先,书中把“耕地”放在首要位置,介绍了不同情况下“耕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接下来,耕后要把土壤耙平、耱细,具体总结了耙地的时间和次数,将“耙”“耱”的作用提高到了理论高度,并指出“耙”“耱”有保墒防旱的功效。书中还提出保墒的关键在于整地和中耕除草,作物生长过程中必须中耕除草,介绍了中耕除草的作用和操作要点。
《齐民要术》强调了选种、播种的重要性,对种子的收藏和预处理也非常重视。
采取各种措施,保持和提高地力,使土地能够长期种植在农业生产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齐民要术》中也记载了施肥、合理换茬、复种、轮作等“用地养地”的技术。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生物学、微生物、家畜饲养等知识。
医学成就
1.王叔和《脉经》
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书中列举了24种脉象,对每一种都做了简要概述,基本符合现代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奠定了中医脉学诊断的基础。
2.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所著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书中介绍了大量穴位,并指明了针刺深度、留针时间等;同时,纠正了以往经穴纷乱的现象,统一了穴位;此外,还结合辨证论治的精髓,对针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做了说明。该书既是对以往针灸学的总结,也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3.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
自秦汉《神农本草经》问世以来,后世医药学家均视其为药学经典。经过反复传抄、增补药物,到了南北朝时期,书中出现的谬误和混乱已相当严重。基于这样的情况,陶弘景立意对《神农本草经》进行重新整理,并著称《神农本草经集注》。为了区别新旧药物,书中用红色书写原有药品,用黑色书写新增药品(同唐贾耽《海内华夷图》的制式)。
《神农本草经集注》是《神农本草经》以来的又一次对药物的系统总结,一改《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类的分类方法,创立了新的药物学分类法。一种是以药物的自然来源和属性分类;另一种以病症为纲,根据药物的功效分类。(涉及药物分类的专著有《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
4.葛洪《肘后方》
葛洪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炼丹家。《肘后方》的内容包括各种急、慢性疾病,如传染病、腑脏病、儿科、外科等疾病的治疗方法,对各种疾病的起源和病状均有描述;特别是对传染病有较清楚的认识。书中附有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