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坚持唱歌?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唱歌。妈妈曾经跟我说,我一岁的时候在家里看《刘三姐》的歌剧能看一整天,从早到晚地放。幸运的是,与同龄人相比,我总是有着一副好听的声音,明亮、活泼、惹人开心,与我小时候活泼开朗的性子极其相称。
长大一些的时候,我去少年宫学唱歌,再后来去市合唱团,一开始什么都不会,后来慢慢地掌握了一些唱歌的方法,就渐渐展露了唱歌的天赋。不论在兴趣班,还是在合唱团,老师都会夸我唱得好,并且会交给我一些领唱、独唱的特殊任务。学校有文艺表演活动,也经常会找我。那时候我觉得唱歌给了我一种荣誉感,或者说自信,因为同样在做一件事情,我能够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我喜欢别人对我的肯定和表扬,这让我觉得我自己是优秀的,所以我也喜欢唱歌。
再后来,我跟随一位声乐老师上小课,慢慢地,我系统地学习应该怎么去用自己的声音去叙述一个故事或表达一种感情。那是一种在美的层面上探索的开端,我发现了一个宝库,有很多很多艺术性极高的歌曲可供我把玩与研究。我自己也会在课余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歌曲,去学着唱各种各样的歌曲,那时候在家里,我只要学会一首歌,都会把妈妈拉到沙发上坐下,看我表演听我唱歌,妈妈总是一脸欣赏和喜欢,唱完之后她会真心地鼓掌,说我唱的不错。如果没有妈妈的鼓励,我想我当年可能不会那么爱唱歌,也不会那么爱表演。用歌声取悦别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由于别人的夸奖与肯定,我也学会了自我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声音。我当时致力于自己能唱出让自己觉得好听的声音,坚持认为唱歌只有先打动了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高考后上大学,那是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离家、独自生活。从那时候开始,我的自我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蓬勃生长,我学会了辨别、思考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越来越多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当我自己内心情绪饱和的时候,我发现歌曲是我能够产生共鸣和宣泄的途径。大学四年一直参加合唱团,又是进一步提高我的音乐美学认知和实践的地方,我学到了很多,也在集体中感受到了很多很多的支持。我学到的最大的地方在于,要学会将自己的声音隐藏在集体中,并且唱歌不是先满足自己的听觉,自己认为的好声音并不一定是整个集体需要的声音。
后来去年很长一段时间我深陷抑郁,做什么都提不起来兴趣,集中不起来注意力,看人生看世界都很悲观,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自卑到了极点。当时我唯一自愿坚持的活动和社交就是合唱团和读书小组,对于我来说,唱歌我必须要坚持,因为这可以说是唯一一件我觉得不难做的事情了,只要掌握了音乐的语言,就可以做到张口就来。唱歌中的我也是能够集中注意的,因为我在唱歌中感受到了情绪的宣泄,同时也感受到了对于情绪本身的规制。那时就感觉什么叫培养了一个爱好呢?就是在你困苦的时候可以拉你一把,从而不至于堕入深渊。我很庆幸能够有这样一个爱好。
生病期间,我发现我好像控制不住地想听一些令自己悲伤的歌,虽然悲伤令自己更加难过,但这就好像嗑药,明明知道不好还是忍不住,于是听歌的时候往往想法和情绪都会在心里喷薄泉涌。到了现在呢,我学会了控制情绪,和那些引起我情绪反应的东西隔离,保持一定距离。这种隔离确实让我很少哭,但也会让我感觉自己的麻木,仿佛我在用麻木当作自己的防御机制一样。这种感觉让我很迷茫,我好像离我当初执着坚持的东西越来越远了。
但不论怎么样,我还是会坚持把歌唱下去,相信时间会不断完善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