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稿》读书笔记——宋辽金元1
社会背景
1.生产关系的变革
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始于唐中期的土地占有方式和剥削方式的变革至此已基本完成。变革前,土地主要由世袭继承;变革以后,地主阶级可以通过购买占有土地。同时,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从“劳役地租”变为了以榨取“实物地租”为主。这样一来,佃户不再是地主的“私属”,他们被编入户籍,得到了法律的承认。尽管此时的实物地租仍然没有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民有了一定的支配自由,使得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更大了。与此同时,宋初实行的一系列鼓励农桑的政策使得自耕农的比例增大,因而使得小土地所有制有了一定发展。
这些生产关系的变革都使得北宋前期社会生产迅速上升、人口增长、大量农田被开垦,促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为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活了必要准备
2.农业、手工业的生产发展
随着人口增多、生产工具发展、生产技术提高,人们开始探索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如与江湖争田(圩田)、与海洋争地(柜田)、与山争地(梯田)的措施,大型水利,培育新品种等。
手工业在此时也迅速发展。“四大发明”方面:指南针随着对外贸易和造船业的发达普遍用于航海;雕版印刷迅速发展的同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而印刷术又刺激了造纸业的发达;火药被大量用于制造火器。此外,纺织、制瓷、造船、建筑、冶金、兵器制造等方面的技术都有显著提高。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现了大量手工业技术的专著。
3.商业繁荣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商品交换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商业的繁荣;而商业的发达也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由于商业的繁荣,城镇数目、城乡贸易都有所发展。信用交易和汇兑机构的出现也是商业兴旺的反映,北宋时期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了南宋时,会子出现并广泛流通。
4.各民族、中外间交流
这一时期,契丹(辽)、党项(西夏)和女真(金)等少数民族在科学技术上也有不少成就。在民族融合的同时,科学技术也相应地有所交流。如契丹破回鹘(新疆维吾尔族先祖)后获得西瓜的种植术,继而传给了汉族。
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大,国际交流也比较广泛,丰富了我国的农业和医药学内容。
5.科技政策
送政府对科技发明非常重视,常常给予奖励,并能及时推广新的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