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
《别家的典礼》
别人在他们的时间空间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谱写的都是他们看到的想到的苦笑,或者华丽或者艰涩,旁人参不进笔墨;他们用自己的前尘旧事抒发着千种万种的情绪,或者高端或者亲和,旁人只能赞同。那些一桩桩一幕幕鲜活的别家的仪式,不经意激起了另一个别人丰沛而又费尽思量的感情。
这种感情和嫉妒无关,也不是简单地用“自卑“和”呷醋“这种字眼就能囊括的。开怀的人不太会想起这些,这些勾勾连连的,像沿着藤蔓拖曳出满墙丝瓜后却又无所适从一样的感觉。
它们和错过很相似,和向往很相似,和怅然若失很相似。
它们像眉毛的末梢一样,渐渐溶解在鬓角的掩映中,却在皱眉头的时候就出现在镜子的倒影里,从若有若无,到历历在目。
《拾年岁》
几年前还英姿飒爽地比划着手里的拐杖、恐吓那些在他家窗下放爆竹的小学生的邻家老头儿,现在却得了老年综合症,每天都嘀咕着大儿子偷改了他的房证、二儿子偷拿了他的烟酒;小学时我还戳着脑袋教她乘法口诀的学妹,上周把她儿子满月酒的请帖寄到了我的学校;之前一见上门推销人寿保险就怒气冲天的父亲,这天居然泡了一杯茶和推销员促膝长谈:如果我几年以后死了的话,能得多少钱呢。
门前的马路从黄土到柏油,从小时候吆五喝六的庙会街市到霓虹招牌的车水马龙。本以为只有路边的那些洋槐树一直站在那里,不动声色地看着这些翻转轮换;谁知在树皮底下,它们的年轮已经密密麻麻地长起了一匝又一匝。
凌晨赶稿子遇到了加班的朋友,得知这又是一个互对屏幕吃面的景象。聊到眉飞色舞时我手舞足蹈地洒了半碗汤,就摸黑悄悄地用纸巾在地上蹭。大片大片的月光照在油渍上,居然反射出许多看上去还挺艺术的亮点。
等我蹲在那儿研究够了回过头时,看见我妈站在门口欲言又止。
她见我回头,问:“你没吃饱的话我再去煮?”
我猜,我渐渐地继承了她的那些绝活。
在那些连钟表上的秒针都端着架子、不屑于去一跳的空当里,我们用大把大把的故事,填塞了层层叠叠的朝花夕暮,和绵绵不绝的流年碎时。
《小情歌》
喜欢,有感觉,心灵相通,随意的字眼,在争先恐后成为哪一个字的同义词。
好像千百年前的人都很形式主义,可以悠闲到忘记生计前途,可以洒脱到只看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可以随口就说出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以提笔就写作十年两茫茫。
好像千百年后的人都很聪明,都在争着编写没有结局的故事,是那种事不关己的,那种模棱两可的,那种可以代入每个人身上的,那种可有可无的含含糊糊的,用那种所有人都可以唱得出来的旋律,唱着无所谓的内容,演绎着无足重轻的境界。
多少人写过雁南飞,但怎么从来不见大雁北归;多少人直抒胸臆,但怎么从来不见那些传说有能松一口气的、不哭哭啼啼着的结尾。
那些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到底,终归也只是古人留下的一段神话,或者是笑话,甚至是瞎话吧。
说这句沉甸甸的话时,谁的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是风吹得满山遍野的花草繁闹,还是那匹被最后一束稻草压倒的骆驼,莫名不得轻松。
而那些并不需要绝句般华彩的表达,那些浅白诚实的言语,又能在哪一页的缝隙里寻得到,哪怕就是一本叫I LIKE YOU的小册子,也被躲闪地扔在了远远的地方,甚至没有一滴眼泪的留恋。
别人在他们的时间空间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谱写的都是他们看到的想到的苦笑,或者华丽或者艰涩,旁人参不进笔墨;他们用自己的前尘旧事抒发着千种万种的情绪,或者高端或者亲和,旁人只能赞同。那些一桩桩一幕幕鲜活的别家的仪式,不经意激起了另一个别人丰沛而又费尽思量的感情。
这种感情和嫉妒无关,也不是简单地用“自卑“和”呷醋“这种字眼就能囊括的。开怀的人不太会想起这些,这些勾勾连连的,像沿着藤蔓拖曳出满墙丝瓜后却又无所适从一样的感觉。
它们和错过很相似,和向往很相似,和怅然若失很相似。
它们像眉毛的末梢一样,渐渐溶解在鬓角的掩映中,却在皱眉头的时候就出现在镜子的倒影里,从若有若无,到历历在目。
《拾年岁》
几年前还英姿飒爽地比划着手里的拐杖、恐吓那些在他家窗下放爆竹的小学生的邻家老头儿,现在却得了老年综合症,每天都嘀咕着大儿子偷改了他的房证、二儿子偷拿了他的烟酒;小学时我还戳着脑袋教她乘法口诀的学妹,上周把她儿子满月酒的请帖寄到了我的学校;之前一见上门推销人寿保险就怒气冲天的父亲,这天居然泡了一杯茶和推销员促膝长谈:如果我几年以后死了的话,能得多少钱呢。
门前的马路从黄土到柏油,从小时候吆五喝六的庙会街市到霓虹招牌的车水马龙。本以为只有路边的那些洋槐树一直站在那里,不动声色地看着这些翻转轮换;谁知在树皮底下,它们的年轮已经密密麻麻地长起了一匝又一匝。
凌晨赶稿子遇到了加班的朋友,得知这又是一个互对屏幕吃面的景象。聊到眉飞色舞时我手舞足蹈地洒了半碗汤,就摸黑悄悄地用纸巾在地上蹭。大片大片的月光照在油渍上,居然反射出许多看上去还挺艺术的亮点。
等我蹲在那儿研究够了回过头时,看见我妈站在门口欲言又止。
她见我回头,问:“你没吃饱的话我再去煮?”
我猜,我渐渐地继承了她的那些绝活。
在那些连钟表上的秒针都端着架子、不屑于去一跳的空当里,我们用大把大把的故事,填塞了层层叠叠的朝花夕暮,和绵绵不绝的流年碎时。
《小情歌》
喜欢,有感觉,心灵相通,随意的字眼,在争先恐后成为哪一个字的同义词。
好像千百年前的人都很形式主义,可以悠闲到忘记生计前途,可以洒脱到只看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可以随口就说出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以提笔就写作十年两茫茫。
好像千百年后的人都很聪明,都在争着编写没有结局的故事,是那种事不关己的,那种模棱两可的,那种可以代入每个人身上的,那种可有可无的含含糊糊的,用那种所有人都可以唱得出来的旋律,唱着无所谓的内容,演绎着无足重轻的境界。
多少人写过雁南飞,但怎么从来不见大雁北归;多少人直抒胸臆,但怎么从来不见那些传说有能松一口气的、不哭哭啼啼着的结尾。
那些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到底,终归也只是古人留下的一段神话,或者是笑话,甚至是瞎话吧。
说这句沉甸甸的话时,谁的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是风吹得满山遍野的花草繁闹,还是那匹被最后一束稻草压倒的骆驼,莫名不得轻松。
而那些并不需要绝句般华彩的表达,那些浅白诚实的言语,又能在哪一页的缝隙里寻得到,哪怕就是一本叫I LIKE YOU的小册子,也被躲闪地扔在了远远的地方,甚至没有一滴眼泪的留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