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为了赚钱”,这个观念害惨了多少年轻人
工作,于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可能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赚钱,这当然没有错。
进入职场后,我们不知多少次看到这么一句话——“拿多少钱,办多少事”。
想必你也深深认同这句话,认为既然老板就给我5000元工资,那么我就只做价值5000元的工作,多一分也不愿再做了。
这种想法,和我们上学时想的“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是不是只要及格了,你就没有浪费自己学习的时间呢?
所以,当别人用高分换来奖学金的时候,你躲在宿舍里打游戏;
所以,当别人干着价值5万+的工作时,你还在出租的房子里打游戏。
如果你真的相信“拿多少钱,办多少事”,就该明白,别人的工资之所以高,就因为他付出了10倍之于你的努力。

如果每天上班只想着几点下班,每个工作日都在期盼周末,这种工作状态很可能是有问题的。
最初上班的几年,我也以为工作仅仅是为了挣钱,但是后来发现,工作的意义不止于此。
陌生的朋友见面时,一般都会问你「在哪里工作」,而你成年之后的朋友,大多数不是大学或者高中同学,而是同事。
我父亲在刚退休那段时间,极为难受,因为固有的日常节奏和朋友圈完全被打乱...以上种种现象都表明,工作不仅仅只是挣钱而已,它意味着更多的东西...
如果你工作只是为了挣钱,那么你永远都挣不了钱;
如果你不把工作当工作,那就一定能打破自己的界限。
心有多大,路就有多远,从来不是假话!

每个职场人都该明白,你能拿多少月薪,不是老板说了算,而是你自己决定的。
刚入职时,你的个人水平决定了你工资的水平。
而之后你究竟能拿多少钱,全看你为公司贡献了多少价值。
如果你一直想着“拿钱办事”,那么你就会早早地把自己限制在这一水平,也只能那那么多钱。
不要做“井底之蛙”,始终跳不出自己狭隘的圈子。
有句话说得好,“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
为什么贫穷的人一直活得困窘,很少有人发财致富?
不过是因为他们一直和钱过不去。
有人经常和几毛钱过不起,说买胡萝卜的大叔,昨天卖1.5元,今天卖2元,简直是不厚道;因为超市的鸡蛋比菜市场的要便宜,所以每每看到还去菜市场卖鸡蛋的阿姨,就说她们太傻……
你可以说,这些人勤俭持家,懂得节省,我也赞同你的观点。
但我更想说的是,正是他们的眼界,决定了他们生活的格局。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们可能反复核对报表上的小数点,却不会和别人斤斤计较几毛钱的区别。
而常见的穷人永远都在计算成本,却不敢奢望用成本换来回报;他们喜欢量入为出,勤俭节约,却不敢想开源节流,去得到更多的收入。
一是因为不敢冒险,行事缩手缩脚;二是因为眼界狭隘,说话做事从来离不开计较多少钱。
当你关注事情的焦点终于离开了钱,你才有可能真正赚到钱!
多少人把“工作为了赚钱”当做真理,却觉得“努力工作,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只是无病呻吟的鸡汤,于自己毫无益处。
试问你的内心,你想把自己变成赚钱的机器,还是用工作充实自己的生活呢?
答案不言而喻!

稻盛和夫说,“劳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心灵”。
其实,你选择怎样的工作,你把工作做成怎样,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没人能够逼你,也没有人能够改变你自己。
只有真正认同了某种理念,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也许80%的人都无法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工作,这其中,有一半人选择得过且过,随波逐流,而另一半人却要求自己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没有继续浪费时间。
所以,后一半的人成功了,他们全身心投入自己当前的工作,心无杂念。
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希望通过工作,让生活更充实,让自己更完善。
说到底,真正让人喜欢的工作又有多少呢,在懒惰的人看来,无非都是忙忙碌碌,碌碌无为。
长时间不上班的人就会知道,开始松懈的时候很爽,慢慢地就会觉得自己就是个“废人”,每天被别人说闲话不说,一事无成的悔恨,实在令人难受。
忙碌,其实是充实自我、寻找的首要方法。
而我们之所以工作,并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你能把工作和生活,当做是自己成长的修炼道场,那就一定不会辜负自己曾经付出的所有时间和精力,变成一个真正厉害的人。
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工作要获取金钱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只为赚钱而工作,就未免太卑微了吧。
养成对工作的仪式感,不管什么工作,想要尽办法把它做好,做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也能获得一个充实充满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