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故居-郭庄
昨晚追剧到三点(不应当),想反正今天上午下雨也出不去,结果八点醒了,昏昏沉沉睡睡醒醒到十二点起来,吃两片吐司就出门了。
据说今天临安余杭都下雪了,果然冷得要命。虽然套了羽绒服,里面只穿T恤衬衫,袖子管里还是空索索冷飕飕的。昨晚把长裤都洗了,只剩一条九分裤,于是露出阿喀琉斯之踵,脚踝冻死。
先就近去胡雪岩故居,走走不到十分钟,建国路到底就看到望江路对过,中河高架下面长长一通高高的白墙。没想到今天人还是很多,来往络绎不绝,要拍个空镜都得等很久,有时实在没耐心就只能走了。作为民宅自然是相当壮观华美了,跟七八年前来好像没什么两样,还是那副挺新的样子。又细看了一遍介绍,二十世纪末修复的时候只剩一半是原来的建筑了,各种毁损已经相当严重,虽则找了各种资料,究竟跟原貌还是有差的吧。看得出来修复的用料工艺已经很尽力了,并不是多数假古董那种粗制滥造,甚至连木窗下的铰链也是铜的,相当考究,可总觉得新簇簇的,不像苏州园林肯定也有很多建筑是修复的,就浑然天成丝毫不显得突兀。而有些地方明显是因为资料的匮乏,只能发挥想象,更有些建筑完全不是清末民居的风格,这就不应该了。



中路的礼仪建筑当然规模宏大用材考究,极尽豪奢,西路的园林则富贵有余气韵不足,同士大夫园林比起来俗气太多,倒更像个扩大的盆景,但觉得格局和钟意的艺圃接近,虽则格调上差太远了。反而最喜欢东路的生活起居区,不像厅堂那么一本正经端着架子,也不像园子那么附庸风雅凹着造型,建筑更丰富错落,各种园林小品层见错出,沿着各种明朗暗弄穿行其间,非常生动而有趣味。








出门坐车,117一路就四五个人,在岳庙下,穿过竹素园时顺路去看了一眼传说中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绉云峰,好像还跟嘉兴有点渊源,总之没想象中好看,并不高,造型也谈不上多美,色泽也黯淡。但曲院风荷我是极喜欢的,虽然没什么古建筑,但整片园子就很有味道,五六十年代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的那种人民公园的味道,只是少了点世俗气多了点山林气,总之是最理想的“公园”的面貌。在嘉兴最喜欢去放鹤洲,想来也是因为跟曲院风味最近。又走到湖边,最近每次都来闲坐望苏堤的位置,一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冷雨不觉止了,湖光天色一时明亮起来,又不过三五分钟,甚至太阳竟也出来了,照得苏堤上一行杨柳那嫩绿而近于鹅黄的新叶更明艳了。乌云逐渐散开些,露出洗净的蓝天来。原本想雨天逛园林也有味道的,自然却总给人意外的惊喜,教我看到一个雨过天青的郭庄。












郭庄好不好,当然好,好得不得了,总归是看过的园子里排在第一流的,而且是,同样最好的几处园子,它到底还有别处所没有的好。郭庄的建筑是不多的,不多但是足够,足够巧妙,既是观景的佳处,本身又是极好的景致。两宜轩不管是作为雪香分春的借景还是另一边水面的远景,实在是两看相宜。而郭庄的水是极丰裕的,这是身处湖山的地利,是城市园林求不来的。一镜天开已不止半亩方塘了吧,明明在湖边,还留出那么阔大的水面,周围的亭台则十分节制,节制到极简的地步,只留这清清楚楚一方池水。偏又让我遇上这春雨初霁时的天光云影,只有欢喜赞叹。









郭庄实在是借景狂魔,不仅两宜轩朝南落在雪香分春的画框里,各处漏窗借景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但又不得不让人叫绝。而最奢侈的借景无疑是景苏阁前的月洞门,人家不无得意地写在了楼名里:以苏堤为景,还能有哪个。如果说寄畅园是借山景第一,郭庄之假借水景恐怕无出其右了吧!多么阔气,站湖边时,尽可以把苏堤当作边界,而整个里湖都被圈在园子了。










有座亭子里嵌了三块碑,是陈从周先生的介绍和他亲自撰写的题记。其实整座园子看下来,大概没几处是真的古建筑,而这些复原的建筑老实说细部也不算精美,但这时却我却绝不会去追究,因为整个园子的味道是对的,是最纯正的园林的审美。正好有一处园林老照片的展陈,民国的郭庄杵了一幢巨大的洋房,湖边还立着水泥水塔,不伦不类。所以我大可以说从周老八九十年代修复的园林比民国时更有古意,更像园林该有的样子。
郭庄人照样不少,直待到近五点快关门了才渐渐散去,园子静下来,我却也不得不走了。沿着北山路骑回城里,城市的天际线被夕阳照亮,白堤上已经桃红柳绿,游人如织。宝石山上,保俶塔的脚手架也撤掉了。除了冻得要死,真是美好的春天啊!











沈默🌈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0223横泾
- 20250220鄂尔多斯金属器和丝绸之路货币展 (3人喜欢)
- 20250125小学同学会 (1人喜欢)
- 20250110上博(接上篇)
- 20250110上博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