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脂砚斋版“弹幕”,看《红楼梦》
在视频网站看《红楼梦》,若不关弹幕,时常看得人心头冒火:嫌黛玉尖酸,讽宝钗心机,斥晴雯不守规矩,骂袭人拆CP,动辄“心机婊”“白莲花”“中央空调”,如此数下来,整部剧中竟无一可爱之人。更有各种阴谋论解读,让人不禁怀疑他们看的不是《红楼梦》,而是《甄嬛传》。


读脂评本《红楼梦》,也有一种看视频开弹幕的体会,而且往往是密密匝匝,让人应接不暇。初时稍觉卡顿,越看却越觉鲜活有味,喜怒哀乐毫不掩饰,嬉笑怒骂跃然纸上。如果视频上都是这样的弹幕,无论如何也不舍得关掉的。
作为认识曹雪芹,读过真正结局的人,脂砚斋的不少批语是“剧透”型的,这类批语历来是红学研究的一大关键,证明通行本后四十回是他人续作。但鉴于弹幕忌剧透,这里就不讨论了,只拣其他类型的列举一二。
捧场型
这一类批语最常见,旨在点出书中的妙处,有开门见山地捧,也有对比衬托着捧,捧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甲侧:观者至此请掩卷思想,历来小说中可曾有此句千古未闻之奇文?】(第一回)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甲眉:浑写一笔,更妙。必个个写去则板矣。可笑近之小说中,有一百个女子,皆是如花似玉一副脸面。】(第三回)
有时还要艾特某著名批评家来捧。
宝玉心里原有无限的心事,又兼说错了话,正自后悔;又见黛玉戳他一下,要说又说不出来,自叹自泣,因此自己也有所感,不觉滚下泪来。要用帕子揩拭,不想又忘了带来,便用衫袖去檫。林黛玉虽然哭着,却一眼看见了,见他穿着簇新藕合纱衫,竟去拭泪,便一面自己拭着泪,一面回身将枕边搭的一方绡帕子拿起来,向宝玉怀里一摔,一语不发,仍掩面自泣。宝玉见他摔了帕子来,忙接住拭了泪。
【觉双:写尽宝黛无限心曲,假使圣叹见之,正不知批出多少妙处。】(第三十回)

吐槽型
脂砚斋是何人,虽没有定论,但从批语来看,他的立场应是最接近宝玉(或者说是曹雪芹)的。在其看来,黛玉虽含酸带醋,可“要知尤物方如此,莫作世俗中一味酸妒狮吼辈看去”(第八回甲双),宝钗端庄守礼,但“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第二十回蒙戚双),其他如袭人、晴雯、麝月、小红,也都各有可爱之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半点不假。
而对那些须眉浊物,脂砚斋向来是一吐为快。
子兴道:“谁人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
【甲侧:说大话之走狗,毕真。】(第二回)
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龙,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
【甲侧:这句加于老兄,却是实写。】(第四回)
贾环道:“我拿什么比宝玉呢。你们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
【庚侧:蠢驴!】(第二十回)

贾宝玉口中那些嫁了人以后就变得“混账”的“鱼眼珠”,也不必手下留情。
只见李嬷嬷拄着拐棍,在当地骂袭人: “忘了本的小娼妇!我抬举起你来,【庚侧:活像过时奶妈骂丫头。在袭卿身上去叫下撞天屈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大样的躺在炕上,见我来也不理一理。一心只想妆狐媚子哄宝玉,【庚侧:看这句几把批书人吓杀了。】哄的宝玉不理我,听你们的话。【庚侧:幸有此二句,不然我石兄袭卿扫地矣。】你不过是几两臭银子买来的毛丫头,这屋里你就作耗,如何使得!好不好拉出去配一个小子,【庚侧:虽写得酷肖,然唐突我袭卿,实难为情。】
解密型
这一类批语不涉及剧透,却也是读懂全书的关键。有的是破译名字中的“暗语”。
这阊门外有个十里【甲侧:开口先云势利,是伏甄、封二姓之事。】街,街内有个仁清【甲侧:又言人情,总为士隐火后伏笔。】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甲侧:糊涂也,故假语从此具焉。】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甲眉: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名费,【甲侧:废。】字士隐。【甲侧:托言将真事隐去也。】(第一回)
子兴道:“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甲侧:原也。】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甲侧:应也。】春,三小姐乃政老爹之庶出,名探【甲侧:叹也。】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甲侧:息也。】春。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第二回)

有的是“正解”作者的“反话”。
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甲侧:四字是极不好,却是极妙。只不要被作者瞒过。】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甲侧:如此反谓“愚痴”,正从世人意中写也。】(第五回)
感怀身世型
书中所记之事,与曹雪芹身世经历密不可分,所写之人,也多有现实中的原型。而脂砚斋无不知晓,每每触景伤怀,大发慨叹。
贾珍先去园中知会众人。可巧近日宝玉因思念秦钟,忧戚不尽,贾母常命人带他到园中来戏耍。此时亦才进去,忽见贾珍走来,向他笑道:“你还不出去,老爷就来了。”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小厮们,一溜烟就出园来。【庚侧:不肖子弟来看形容,余初看之,不觉怒焉。盖谓作者形容余幼年往事,因思彼亦自写其照,何独余哉!信笔书之,供诸大众同一发笑。】(第十七回)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庚侧: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先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第十八回)
贾政、王夫人接了这谕,待夏守忠去后,便来回明贾母,遣人进去各处收拾打扫,安设帘幔床帐。别人听了还自犹可,惟宝玉听了这谕,喜的无可不可。正和贾母盘算,要这个,弄那个,忽见丫鬟来说:“老爷叫宝玉。”【庚侧:多大力量写此举,余亦惊骇,况宝玉乎?回思十二三时亦曾有是病来,想时不再至,不禁泪下。】宝玉听了,好似打了个焦雷。(第二十三回)
因他多日未见宝玉,忙上来打千儿请安,宝玉忙含笑携他起来。众人都笑说:“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写的斗方儿,字法越发好了,多早晚儿赏我们几张贴贴。”【甲眉:余亦受过此骗,今阅至此,赧然一笑。此时有三十年前向余作此语之人在侧,观其形已皓首驼腰矣,乃使彼亦细听此数语,彼则潸然泣下,余亦为之败兴。】(第八回)
“隔空对话”型
因脂评本版本众多,做批语的除脂砚斋外,还有畸笏叟等人,是在不同时间下所做,有时竟出现“隔空对话”的奇妙景象,更加有观看弹幕的感觉。
(第一回记述《石头记》来历。原文太长,略去不引)
【甲眉: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窠臼。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
【甲眉:斯亦太过。】
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甲侧:我也欲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甲眉:我则爱之不暇,岂欲拧耶?】(第八回)

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
【甲眉:宁府如此大家,阿凤如此身份,岂有使贴身丫头与家里男人答话交事之理呢?此作者忽略之处。】
【庚眉:彩明系未冠小童,阿凤便于出入使令者,老兄并未前后看明是男是女,乱加批驳,可笑。】(第十四回)
-
阿璎鹿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2-09 00: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