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18 理论联系实际
在读毛选过程中,碰到很多问题,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所以我自己也在思考在读书过程中哪些东西是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又是怎么才能应用的。
答:以前我们总是学习得到的知识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叫定理,你要问什么叫定理,就是不言自明不证自明的基础性道理,就叫做定理。要求人们依据这个定理推导出在其基础之上的各种衍生出的理论。于是同学们学习都是依靠这些内容展开进行的,在学习中,我其实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总归还是要有一些基础的定理帮助我们搭建好结构,才好继续搭建“房子”。但是应用到生活中就发现好像并不是这么简单,一些不证自明的定理怎么就不管用了呢?比如,我们明明是想跟家人好好沟通相互彼此都想要为对方好,为什么单刀直入式交流就往往碰壁?比如生活中与别人沟通,为什么直白地为他人好就让人误会是你自己傻或者觉得你说话太直得罪了对方?有时候人们往往说成年人的社会太复杂,人心不古,应该真诚地对待别人。不光生活中,其实返回到学习中,也是会遇到同样的困惑,比如我们初中可能都想过我将来是上清华呢还是上北大呢,真是个难题。那具体要怎么才能上去呢?两点间直线最短,我现在的位置-xx初中,另一点的位置-北大清华,走过去就得了,可是这路谁又能指的明白?
毛主席就直接指出了问题的所在,“我们还要告诉人民,告诉同志们,道路是曲折的”,“有些同志不愿意多想困难。但是困难是事实,有多少就得承认多少,不能采取“不承认主义”。“我们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作斗争。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要贪便宜。不能设想,哪一天早上,一切反动派会统统自己跪在地下”。所以他老人家就很明白,世界一直是复杂的世界,不要期望什么一劳永逸或者有人可以指点什么。作为想要上进进步的青年,就是要承认世界的复杂性,这是第一步。然后分析困难,为什么分析困难?毛主席之前也提到了,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说的太好了。如果你连问题都不知道是什么,怎么去斗争战胜它。调查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尽可能的搜集各方面的资料情况,不可片面,更不可人为刻意地只搜索支持自己已经形成的观点的资料。切记“不做调査没有发言权。而且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再分析完困难之后,其实一般该怎么做的道路就不言自明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不去做调研瞎着急,其实就是大家坐下来好好聊聊的事情就能相出出路的事情。可是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呢?其实是骨子里的懒惰,不用说什么傲慢、偏见、居功自傲等等,其实不愿意听别人的建议,不愿意躬身入局去调查,这些就是人本来的懒惰。踏实一点不好嘛,有交流的基础,大家能聊聊最后发现出路,其实是一件很舒心的事情。说到这里其实只是解决了很小一部分的开头的问题,才开始真正面对问题所在,如何去做才是关键,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而且是很大的问题,回头慢慢道来。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困难很多,不可忽视,唯有四点谨记:必须依靠自己手里的力量,行动指导上的正确,组织内兄弟一样的团结和对民众有良好的关系。坚决依靠大。
在读书之前,总是前怕狼后怕虎,这里想劝劝还在犹豫的朋友:
答: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大家为什么常常说“懂得了这么多道理,可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其实这句话放到韩寒的电影里说出来,没什么,反而是好的,让大家观影之余还能记住一些金句,宣传电影;但是放到生活中,大家真的拿这话当真了,可就大大滴不好了(跟毛主席学说话也说得口语化多了)。这句话有几处问题,一是“习得性无助”,这句话相信大家也听过,其实说的就是多次试而不得,就自我都放弃了,说的就是大家这种常常打鸡血,第二天又睡懒觉的情况,时间久了,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觉得自己不可能成功。其实这是一种心理怪圈,能做的就是去打破它就好了,就是简单到先坚持一件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事情,有了成功的感觉就好了;二是,懂得了道理不假,但是你看到的会记住,只有做了的才是懂得,往往道理一堆,没有去做,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但是肯定是普遍的,因为身边都是这样的人,想的很美好,一到做事就犯难,不知道是心理障碍还是心理压力,总之很神奇。这才是这句话的关键,懂得了道理,不去实践不去做,空谈误国啊。所以不求什么真理无穷,只求今日事今日毕,今日进步一点点,做起来,就好了。
另外,我相信有一些犹豫的小伙伴,跟我开始一样,很多是觉得这个读书会到底好不好,之前都没参加为什么这次要参加。别担心,之前没参加如果你是自己坚持读下来了,那么恭喜你,确实你可以不用来,自己每日安排自己的读书计划并完成就好了,额外的再写写文章,完美perfect。但是你可以自己好好考量下自己,自己究竟是否真的坚持读下来了读书计划,如果没有,那么加入进来,这里的小伙伴会一起读下去,你不会孤单,相信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会走得更远;如果没有,那么你加入进来,帮你省去一些思考读书计划的麻烦,只需按照每日要求坚持下来就好,这样你的精力都放在一点:坚持每日的量,就简单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