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读了两个月的英语外刊,我有什么发现和体验
二三月赋闲,便想起来把英语再捧一捧。
也就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不太可能会有“质”层面上的飞跃,该迷惑的继续迷惑,只是有一些问题突然想通了。所以,这不是一篇速成教学指南,单纯只是我试着记录一下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也许碰巧会成为很多人共通的体验。
1. 我的情况
我用百词斩测了一下词汇量,它给我的数字是12500左右。我不大相信,因为在大三的时候我的词汇量也就1W+,工作那么久我都没有好好学过英语,应该有缩水。打个七折,算8K好了。知道词汇量是为了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以至于不会出现“读书如毒打”的感觉。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第一次找到了让我内心击掌的英文电子阅读方式。我在朋友圈写过。
阅读只有两条路可走,纸质或者电子。读外刊,纸质花钱且不保证时效性,到手新闻变旧闻,而且很占地方。如果能解决笔记的问题,电子版才是优选。
PDF格式的外刊资源不难找,但是很难做笔记。我看那些东西本来就头大,不停在手机和电脑屏幕之间转换,用户体验很差。是很强的挫败感。
直到有天我看到一个资源旁边写着IOS用户下载mobi格式。用iPad试了一下,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屏幕大,触感好,做笔记十分流畅,iOS自带阅读器,点击目录直接跳转,有七种颜色可用。做过的笔记,读过的篇章,它会帮你一个个罗列好,可以无纸化笔记(虽然我后来还是用上纸了)。舒服的阅读工具,也就减轻了阅读中的压力,使之成为可以继续的事情。
3. 毕业之后,阅读教材选什么
我选的是The Economist,因为推荐它的人满大街都是啊,所以资源好找。确实高级,但是,它难度也是真的大,我读起来一点也不轻松。如果能找到mobi格式的其他材料,New York Time也好, China Daily也不差,我会考虑换掉。TE太难了。
为什么我一直不换,因为找不到啊,我只能硬刚。PDF的难读连iBook都拯救不了。知乎上有一句话很霸气,“不就是英语的报纸嘛,我读个报纸还得挑日子吗?”嗯,有道理。确实,也不是不可以,长难句我会分析,剩下就是单词嘛,射程范围之内。事实证明,两个月下来,消极反馈渐少,至少不怕了。只要语法过得去,硬刚没问题。
也不是每篇都看才好。挑着看,才不会审美疲劳。因为是奔着学习,所以基本采取精读。精读是一个大工程,耗时长,一篇长度一般的文章精读完可能会花上三个小时,所以,动辄十几页的直接放弃。选择困难可以从China板块开始,不会很长,而背景会很熟悉,多为微博热搜,然后读封面社论,之后看标题全凭兴趣。频率两天一篇,一月一本。
4. 精读,到底怎么读
精读,就是仔仔细细的读,弄清楚为止。多次实验后的体会是:读三遍,不可少。
第一遍快读,这一遍过程中不能查单词,尽可能快,划出因语法不理解的句子。主要目的是抓住中心,并判断这篇文章的可读性。如果发现不适合学习,直接换一篇。
第二遍细读,改查的查,每一句结构理清楚,顺着句子能做翻译。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笔记,分门别类搞定,务必做到自己心里清楚。查单词的时候不要只看有道里的简明,多看牛津和科林斯,要看一眼英文解释,有时比中文好理解。
第三遍贯读,尽量不看隐藏的笔记,看看能不能顺出来,另外要发掘哪些表达是自己可以内化的。这一遍不读,背单词的时候会非常生涩。还有一个好处是,第二遍没读懂的地方可能会豁然开朗。
换成其他材料也是可行的。
5. 读完以后做什么
读完以后可以去B站逛逛。我发现有为数不少的精读讲解视频,三遍都没读懂的地方,就看看别人是怎么理解的。一般来说,封面文章一定有讲解。如果发现同一篇有很多个视频,找粉丝多,评论多的up看,质量相对好。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断,他们不一定全部正确,我就抓过很多次虫。总结好发在弹幕或评论里,也给别的阅读者一个参考。这是建立在精读够仔细的基础上的。
最后是背笔记。这部分才是精读的灵魂所在。
笔记不背,努力白费。笔记一定要背,不仅要背,而且要隔三岔五多背几次,不仅要多背几次,还要连带着之前学习过的笔记一起背。这样是最好的。
这就涉及到背单词的问题。从开始学英语到大学毕业,我一直觉得单词是不用背的,看到次数多了,也就自然认识了。但是现在发现这样积累太慢,遗忘率高,不适合现在。所以现在我的结论是:笔记中的单词一定要背,如果一词多义,就背文章中出现的那种意思和用法,多的不用理,以后遇到再说。当然,背单词书什么的我依然觉得没啥必要,没有被体会过的单词,忘得也快。
有些单词是不用背的。比如那些大词,刁钻古怪的,长长长到拗口的,以及背了很多遍还是觉得生涩会忘的,不必强记,等它出现第二次,印象自然深刻。举个栗子,Holocaust,虽然做了笔记,但是没背,看电影的时候它出现了,也就记住了。要很花心思背的反而是小词。忘了就再记一遍,反正一定会忘记的,不必耿耿于怀。
这么一看,大学里偷了多少懒。
6. 回答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经常看到“为什么每个单词分开都认识,合起来就读不懂?”的问题,包括我自己也会有这种困惑。通常千篇一律的回答是语法不好,但我不属于这一类。如果语法没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一种,这个单词有很多种意思,恰巧文章中的那个意思是我不知道的。举个栗子,lift举起,没有人不知道。但lift restrictions很明显读不通,因为这里的lift它根本就不是“举起”的意思。查过词典会发现它是“解除(禁令)”的意思,一切迎刃而解。
第二种,我以为我认识这个单词,其实根本不认识。最典型的是这个句子:Every share is identical. 就算知道share是股票的意思,也还是读不懂。因为identical和identify虽然长得像,意思相差很大,你没办法通过词根去猜意思。
第三种,意群分错了。有点像语法层面的问题,但不是。举个栗子:To see what is to come look to Lombardy. 句子要怎么断?断错就读不懂。出现这种问题,最好就问别人,很难靠自己解决。
7. 现在的困惑
单词,表达之类的东西越背越多,但是缺一个输出口,我不知道这些东西我要怎么在作文里面用出来。现在还处在阅读理解的阶段,离自由创作还很远。
我也不知道,我的阅读速度有没有上去,自由阅读的理想可想而知,还得继续等。多久呢,不知道。
继续学习,看看还会有什么变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