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记餐馆
在我曾经居住过的老旧小区里,藏了一家温馨的小餐馆,深红棕色的雕花木质门,门头上写着“老友记”,餐馆内部狭小,大概只有五张小桌子,内墙上错落有致的挂了些木制相框,相框内的照片记录了曾在这里光顾过的一些食客,其中也不乏演艺界人物,另外还有一些店家自己的生活照,倒还真有一种美剧《老友记》的文艺范。
我第一次去老友记是在2013年秋天,这时老友记就已经存在许久,它深藏在这个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老旧居民区的隐蔽位置,但生意火爆,想必大多是老客带新客,食客皆寻味而来,口碑相传,需要提前一周才能预定到聚餐用的大桌,在用餐时段门口永远有人在排队等位。
餐馆的经营者是一对老夫妻,典型的南方口音,二人待客态度里透露着淡然和蔼,没有生意人常有的圆滑世故(并非贬低生意人),老客们喜欢称呼他们为阿姨叔叔,而不喊老板,可能来这里吃饭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吧,阿姨脸上总是笑盈盈的,她负责前台收银和接听电话预定,叔叔负责迎来送往点餐下单。
阿姨叔叔是性情中人,热爱旅游,这一点从餐馆墙上他们去各地的旅游照片就可以看出,遇上国庆五一的门上常贴上休息通知,餐馆关个十天半月的门,让一些趁假期前来觅食的食客们扑了个空,据说他们的孩子供职于某名企,收入可观,家庭并不缺钱,开餐馆只是个人爱好,当然也没人去求证过这件事,更没什么必要去求证。
阿姨叔叔待食客也是真心,首先菜品风味独特,取材用心,餐具讲究,其次菜价不贵,入座先送可口的蜜桔(夏季会送西瓜),紧接着倒水,点菜的时候会给一些建议,按照人头、口味偏好推荐菜肴,他会仔细描述每种菜的特点,偶有季节性新菜不在菜单之列,叔叔会单独重点介绍供客选择,菜单也很有趣,是用软绳串起来的一张张牌子,牌子上配有菜肴的实拍图和菜名,食客就餐时叔叔会在店里来回溜达,询问对味道是否满意。
店里我常点的菜是如下几样:辣炒牛干巴、辣椒捣皮蛋、海蛎爆蛋、蜜制小排、酸笋炒牛肉。
先说这牛干巴,我第一口吃下去时对自己牙齿有深深的担忧,菜如其名干巴巴的,但咬开这外层以后就发觉香味浓郁,内层的肉鲜嫩细滑,慢慢地去嚼,非常过瘾。
擂辣椒捣皮蛋,一道让我念念不忘的菜,一口下去浑身都觉得火辣辣的,咸鲜辣的复合口味让人欲罢不能,待到吃几口以后,口腔彻底被辣到麻木,就可以若无其事的夹着就米饭吃了。
海蛎爆蛋,一个字“鲜”,海蛎的鲜香被嫩滑的鸡蛋包围,一口下去,只想感谢这造物者的恩赐以及厨子的巧手,此菜做法简单,但考验的是食材的新鲜和烹制时的火候,要将食材在油正热之时铺进锅,才有这爆鲜的滋味。
蜜制小排,这是此店招牌中的招牌,只选精肋排的中间,用店家秘制酱汁烧制,口感偏甜却不腻,我是有些做菜经验的,却猜不出来这酱汁的材料和调和配比,这么用心的一道菜,当时只售20多元一盘,真是太良心了。
酸笋炒牛肉,这道菜的味道实在是不好描述,酸辣咸鲜臭?多种味道,口感混合在一起,堪称米饭杀手,奠定了整个店里的基调香味,每次靠近饭店门口,就能闻到这酸笋的味道。
后来因为小区商业环境整改,不许民房从事经营活动,老友记自然是不合规,被迫关门歇业,再后来,叔叔在小区的一处入口租下了一套破旧商铺,将其拆除彻底改造装修,老友记再次营业了,这次店铺面积扩大了,墙上的照片换了新的相框,还增加了新店建造过程的照片,店里找了几名年轻小姑娘做服务员,菜品也增加了许多,老客们闻讯也逐渐前来光顾,老友记恢复了以往的热闹。
有一次在新店吃完晚饭正出门,见叔叔恭恭敬敬笑容盈盈的带着一行人去了餐馆隔壁的隐蔽包间,餐馆门口烤串的师傅和我相熟,他告诉我这是在宴请chengguan,我想叔叔应该是遇到点麻烦,那段时间这个城市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市容治理。
再后来我出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归来后,老友记已彻底关店歇业,某点评网站上还时常有人留言询问餐馆何时再开业,这家店已经成了一种情怀,供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