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学习的格局》助力家长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所谓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绝不是一句玩笑,而是切切实实的家庭写真。
如果你的家庭也属于这种场景,那就有特别必要读一读教育专家黄静洁的新作《学习的格局》这本书了。《学习的格局》是黄静洁的第二本书,在这本书里,她融合了28个关于学习力的话题,介绍了65种高效学习的新方法、89个翔实生动的的学习案例和208个学业提升的小技巧,对于家长来说,可谓是集各种学习方法论、实操技术于大成的饕餮盛宴。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也颇有感触,因为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的学习绝不仅限于在学校的那几年时光,正为重要的是,每个人都需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既然如此,那么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就不仅仅是孩子的专属话题,对于每个需要不断提升的成人来说,也必不可少。
在我们以前的认知中,关于学习的定义太过狭窄,一提到学习,我们想到的多是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写作能力等技能,但黄静洁认为,这些能力只能算是应付考试时常用到的"硬技能",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应该是涉及其他三个维度的学习能力组合,这部分内容,被黄静洁称为"软实力"。

第一个维度,是与学习效率相关的的六项能力组合,其中包括记忆策略、时间管理、学习策略、提问力、理解力和分析力。
虽然听上去只是干巴巴的概念,但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实际上都是这些能力的综合反应。
比如提问力,很多人都会忽视这项能力。但实际上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强,一个孩子是否具有较高水平的提问力,对于他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常常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实际上,能够提出问题,将问题提到"点子上",反应的就是孩子的提问力,如果一个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在其思考的过程中,就必然不是被动吸收书本内容的状态,而是带着疑问学习、带着思考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必然是高效的,因为它完成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第二个维度,是关于学习的自控力的,包括责任、自律、专注力、批判性思维、阅读力和内驱力。
即使没有系统学习过家庭教育的家长,也知道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内驱力,才能让孩子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具体到怎么调动孩子的内驱力,则非常茫然。
在这本书里,黄静洁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将这些问题一一向家长呈现。比如父母日常没有花时间引导孩子的兴趣,而是对孩子的各种方面指手画脚,不恰当的养育方式,使得孩子很难找到学习的目标感,甚至把学习当成是"为父母和老师学",这样,自然成绩不会好,还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的一生会有很多老师,但却只有一对父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常常越俎代庖,充当"老师"的功能,而缺少了家长的作用。老师要做的,是传授孩子知识,而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的各种习惯。家长需要从小关注和培养孩子的良好作息和学习习惯,花耐心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从小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到了初高中阶段,还需要创造环境引导孩子认知自己的兴趣与优劣势,最终形成坚定的学习信念,把学习真正当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而在现实中,家长常常是使了很大的力气,但是劲却用反了地方。小时候规则没有养成,反倒是用错误的方式制定了很多自认为是规则,其实是束缚的东西,形成了孩子缺乏独立意志、逆反心重等人格基础,长大后,一心盯着学习成绩,不断的使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结果是打压了孩子真正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疲沓、厌学。
有研究显示,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里倦怠。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即使上了大学,但是对学习的厌恶却一直存在,所以很多"被迫"用功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后反而开始放羊,错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自主学习的阶段....
对于家长来说,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才是育儿的重点,而这些人格特质,也可以通过学习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成绩不好,所反映的,并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问题,而更多的是心理问题。
第三个维度,涉及孩子的未来竞争力,包括适应力、情商力、协作力、抗挫力和交友力。
实际上,这些能力同样是孩子的心理状况的表现。适应力和抗挫力决定了孩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能够抵抗多少挫折,攀爬多高的险峰;情商力、协作力和交友力则预示了孩子在未来职场中能否成为一个拥有领导力的高阶人才。这五大能力看似和学习能力没有直接的关联,但确实帮助孩子保持终生学习动力的底层能力。因此,这些组合能力不仅可以助力孩子中和提升长期的学习,更能为孩子奠定未来的竞争力和生存力。
作者黄静洁,既是作家、学者,同时也是两位优秀儿子的妈妈。在现实中,大多数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非常用心,他们可能不辞辛苦,每天早晨起来为孩子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下了学,不顾工作的辛劳,还要帮孩子辅导功课,为了孩子,自己完全没有了业余生活,一门心思的陪伴孩子,但是结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

以我的经验来看,亲子教育要使用"巧劲",所谓四两拨千斤,真正懂教育能够教育好自己孩子的家长,其实看上去都不是很累,这正是因为他们把力气使用在了最恰当的地方。
何为"巧"?在我看来有两点。
第一,提升自己的认知,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正如本书作者黄静洁所说"在写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自学、自省和更新认知的过程。我发现,父母如果想让孩子发生真正的改变,紧靠简单的威逼利诱是不行的,只有当我们更新对学习的传统认知,到对学习的固有误区,让自己具备成为孩子学习与人生向导的能力,才能引导孩子看清学什么更有价值,怎么学更为高效。只有我们成长为一个内心更强大、知识储备更充分的父母,才更有能力引导孩子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最终成为一个不怕接受未来挑战的优等生"。
终生学习能力,是一个优秀父母的品质。很多父母宁愿花时间和孩子较劲,让自己和孩子身处泥潭,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系统的学习。这样的父母自身也不爱学习,那么他们怎么可能培养出热爱学习的孩子呢?
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是疗愈自己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并不是孩子的权威,而是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重新更迭自己的认知系统,这样,才能真正的高屋建瓴,引领孩子。
第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多思考和自省。
很多人也看了不少育儿书籍,但是却没有思考,只是想从中寻找一个标准答案或者行之有效的方法,直接应用到自己孩子身上。
但实际上,任何书籍,给出的都是思路和原理,当然也会有实际的案例举例,但本质上,落实到具体的应用,还需要家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
这些,离不开家长的观察、思考、自省和随时调整。
当一个家长能做到以上两点,就等于是把自己的力气使用到高效的地方,能够做一个不那么歇斯底里的父母。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学习的格局》提供的既是科学的原理,同时也是一位优秀母亲的实操心得。在这本书里,大部分案例都来自于黄静洁的小儿子,我们可以生动的看到这些枯燥的理论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被一个"用心"的妈妈活学活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