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弥漫你的眼》(凯特琳·道蒂)摘
我们身处在一个惧怕死亡的文化和社会里,应该有更妥当地处理死亡(及死者)的方式 /
直面死亡并非易事 /
为了逃避它的存在,我们选择被蒙上双眼,对死亡和临终的真实性视而不见 /
文化人类学家厄内斯特·贝克说过:“一直在人类心里作祟的,好像只有对死亡的恐惧,别无其他。 /
诗人丁尼生说的,自然母亲用她的“腥牙血爪”,毁灭了她创造出的每一种生灵 /
有一种治疗强迫症的方法叫“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将患者暴露在引发其痛苦或恐惧的环境中,让其认识到,即使不进行仪式化行为,糟糕的事也不会发生 /
也许你不曾参加过葬礼,但全世界每一秒钟就有两人死亡。你读完上一句话的工夫,世上就少了八个人。现在少了14个
/
我们总赶上人们最难过的时刻。如果有人想要买新房、买新车,他一定会亲自去挑选。但是人们能从我们这里买到什么呢?什么都没有。我们不但收他们的钱,还把他们的挚爱带走 /
如果你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请将对他人的伤害降至最低;假如生命是一场派对,你可以从后门溜走,但不要扫了别人的兴。 /
经过成千上万年的进化,人类的大脑获得了认知死亡的能力,这可谓生而为人的一大幸事(也可能是一大不幸,看你怎么想了 /
大约在九万五千年以前,一群智人把同类的尸体埋在现位于以色列境内的卡夫泽洞穴。1934年,考古学家挖掘出这片遗址 /
如果这间殡仪馆拒绝或隐藏死亡的存在,那它算不上美丽;说它美丽,是因为死亡在这里能够被接纳。在这里,人们可以亲自清理亲人的遗体,可以安全、舒适地陪伴自己故去的亲人,直到尸体被火化的那一刻。 /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蒙田在标题极其直白的《论食人》一文中写道:“人人都把与自己不同的做法称为野蛮 /
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所谓的“意义之网 /
福尔马林在常温下呈气态,无色透明,属于致癌物 /
用化学制剂给尸体防腐的方法诞生在内战爆发之后,也就是说,19世纪中期以前 /
1862年9月17日发生的安提塔姆战役,被“誉”为内战中(也是美国历史上)日伤亡最大的战役,共有23000人死在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