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真爱前,你得先找到自己
你相信爱吗?
昨晚看了一部电影《被光抓走的人》,影片里一道神秘白光的出现,开启了一场对爱的审判,当相爱的人成双成对的被光抓走,被光遗弃在地球上的人,该如何自处。这道光让留下来的人不得不开始直面内心,重新审视身边人,思考什么才是爱。

年少的时候总想去证明爱,证明爱得纯粹而热烈,证明爱和物质无关,证明爱是灵魂的共颤,是庸俗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尚未脱离在校园养成的那套思维模式,用解数学题的方式,用书上的理论来观察着这个世界,粗暴地给爱下定义,幼稚地索要爱的证明。爸妈总是吵架所以他们不相爱,男朋友不给你买买买所以他不爱你,女朋友不同意上床所以她不爱你。
可是,光却把争吵了一辈子怎么看都不相爱的父母抓走了,说能为对方去死的情侣却留下来了。刘佳一迷茫了,到底什么才能证明爱?死亡可以证明爱吗?如果你爱我,你就能为我去死。可当王扬跳了,看着昏迷的爱人躺在病床上,刘佳一才明白,真爱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选择。

说到中年人的婚姻,大多数人普遍感觉就是一地鸡毛。鲜花诗酒被柴米油盐褪去了浪漫的面纱,上有老下有下的生活压得人喘不过气却不敢停歇,生活对中年人揭开了它最粗粝真实的一面。秋水明眸变成了死鱼眼珠,竹马少年变成了油腻大叔,不再费尽心思梳妆打扮,打嗝放屁也很自然。
中年人婚姻里的爱,不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向对方索要证明,而是对外努力维持一个日子过得下去的表象,是中年夫妻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婚姻由当初爱情的结果变成了一块遮羞布,遮盖了已经倦怠的爱,激情不再的性和对共同生活的质疑。

但这道光却硬生生揭开了伪装的面具,撕碎了武文学最看重的面子,逼着他去自证清白,也逼着他直面内心最幽暗的角落。他去找人办假火车票,PS照片,甚至在同学面前拼命强调夫妻性生活和谐,作出的证明越多却越显得苍白无力。中年人在婚姻中总是极力回避谈论感情,似乎承认爱变淡了倦了是件羞耻的事情,也好像印证了那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但变淡变倦的爱就不算爱了吗?爱就一定要始终如一的如胶似漆,爱就一定要日日夜夜缠绵床褥吗?她知道他讲课费嗓子,会在他回家时备好一杯热茶;她讨厌他早晨在房间抽烟,却还是睡意朦胧中伸手将他紧紧环抱。难道这些就不是爱了吗?

我们习惯于下定义,当科学的触角无限延伸,人类相信万物都能找到本质规律,但科学却在人这里遇到了阻碍。电影片头片尾那些关于爱情的采访,五花八门,众说纷纭,而这混乱也证明着爱本身的不可定义。爱没有一套标准范式,每个人的爱情都各不相同,爱是人性的衍生物,是人性中不可被解码的复杂存在。
人们总说真爱永恒,将爱看成一种静止的恒定存在,其背后也暴露了人类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慌。但也许爱并不是一个凝固的点,它更像一条流动的河流。这条河中也许有壮阔的激流,也会有平缓的流程;也许有明显的主航道,也可能会有暗流和漩涡。除此之外,天上的云彩和两岸的景物也会在河面上映出倒影,晚来的风雨会在河面上吹起涟漪,打起浪花。但所有这一切都是这条河的组成部分,共同造就了人生的风景。

武文学通过和小韩老师在宾馆的那场对话,他终于学会正视自己的内心,敢于承认自己的虚伪和欲望,最终也收获了笃定和真实。回到家,他问张燕吃饭了没,听到没有的答复后,他径直走进厨房准备切菜,张燕也默默跟进了厨房在一旁帮忙。
他低声对张燕说了句“我爱你”,平实朴素却也真情实意,妻子在他怀里低声啜泣了一小会儿,擦干眼泪继续打发手中的蛋液。夫妻两人并排在厨房准备晚餐的画面,也是这部电影里最触动我的一幕,光照之后,武文学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的答案。爱一个人不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项决定,一种判断,一个诺言。

王珞丹饰演的李楠是最让我心疼的一个角色,和丈夫约定了去民政局办离婚,结果光照出现丈夫消失了,小三跑来工作单位大闹。这是电影里最具荒诞意味的故事,为了找到丈夫是和哪个女人一起消失了,他心里的真爱到底是谁,原配和小三一起踏上了一段寻“夫”之旅。原本见面就开撕的原配和小三竟然能同桌吃饭,并肩行走,共同质问小四小五……
找到最后,原来丈夫并没有被光抓走,而是出车祸死了。那个在不同女人之间周旋的男人,最爱的其实是他自己。他说喜欢端庄独立的女人,于是她努力活成丈夫喜欢的样子,却也失掉了自己原本的样子。丈夫出轨了,她一遍一遍追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对李楠而言,光照之后最重要的并不是找到消失的丈夫,而是找回消失的自我。而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人们总是喜欢用找到真爱这种说法,认为爱情取决于对象,认为只要找到爱的对象,真爱就会自然而然降临。但这其实是一种较为幼稚天真的爱的态度。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做过这样一番论述——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爱首先不是同某一个人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这种态度决定一个人同整个世界,而不是同爱的唯一“对象”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只爱他的对象,而对其他的人无动于衷,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有机体的联系或者是一种更高级意义上的自私。人就其本质来看都是一样的,我们既是整体的部分,又是整体,因此实际上爱谁都一样。从根本上来看爱情是意志的行为,是人作的一项把全部生命交付对方的决定。
爱是信仰的一种行动,是灵魂的一股力量,也许爱就像那道白光一样,是无法被科学解释的存在。真爱到底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诚实地面对自己,重要的是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重要的是坚持真实的自我,你才是自己爱情的最终审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