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句读书笔记
查看话题 >第六本书《看见》(二)
大家好,我是小深
今天分享的仍然是《看见》。去看这阳光明媚的世界,去看这黑漆漆的暗夜,去看这浓浓的爱意,去看这人性的善恶。睁开眼睛,去看吧。

1、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这一章讲述了在深圳一个女生因吸毒被送进戒毒所,但被戒毒所卖去卖淫,后来给家人打电话,家人不相信,认为在大城市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讲述了在广西一个男人因为父亲是地主,以及自己在路边捡了关于蒋介石的传单,被关押在拘留所28年,卷宗只有当时的拘留证,无罪名,无判决,无期限。这两个故事对我来讲,就像刚开始柴静进央视时那种感觉一样,我们从未见过这类的人,我知道也许真的有这样是事,但离我太远啦,我无法真切的感受到,难以触及我的灵魂。所以我就不多说啦。

我更想讲述的是关于同性恋的事。2001年同性恋不再统称为精神病人,但还是被归于性心理障碍。我国《婚姻法》也明确说明一夫一妻制,对于同性恋不支持也不反对。在如今,我相信很多人对同性恋没有那么排斥,但也有很多人仍然无法接受,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没有对错。不过大家生而为人,都应该被尊重。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不接受同性恋?因为在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一个人对性和爱的态度,不应在于“男男、男女、女女”,应该只在于这个人本身。

有个男生,在第一次在与同性发生性行为之后就感染了艾滋病。
柴静:你为什么不用安全套?
男生:我连安全套都没有见过,我以为只是亲吻和拥抱。
没人告诉他什么是安全的,怎么避免危险,就算他知道,也不敢把安全套戴在身边,怕被人发现。因为安全套对于国人来说意味着性而不是安全。但无论是不是同性恋,都需要安全性行为。
2、沉默在尖叫
这一章讲述的是家庭暴力,但也不局限于家庭暴力。书中讲到在女性暴力重犯中,大多是因为杀死丈夫。在此之前,这些女性都承受着来自丈夫的暴力行为,不是我们认为的拳脚相向,很多时候是真的会危及生命的行为。而这些长期沉默的女性在反击的时候大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丈夫要伤害她的家人和孩子。杀死丈夫的那一次是第一次反抗,也是最后一次。

后来她们入狱,家里老人没有能力照顾孩子,小小年纪的孩子,流落街头,刚开始为了生存他们会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不惧生死,后来这些变成娱乐,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他们不是不怕死,他们没有生死的概念,所以也不会有悲悯之心;他们得不到爱,得不到教育,自然也不会有社会责任感。
在出手伤人的那一刻开始,受伤害的不仅仅是暴力承受者,所产生的不可挽回的影响不局限于当事人的家庭,还有社会,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深远影响超乎想象。
再说说这些男人吧,他们大多是村子里最贫困的人,都爱酗酒,总是咒骂赚了钱的人,回家就打老婆。极端的自卑就是自负,但是他们无法在别人面前展示他的自负,只能在最亲的人面前。另外,其实出现家庭暴力的家庭不一定都是贫穷的家庭,比如疯狂英语李阳,但是这些男人在心理角度多少都有些不健全。
所以很多女孩子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贫富并不是首要决定因素,最首要的是这个男孩子的原生家庭氛围,这决定了他以后将如何扮演丈夫和父亲的角色。

幸运的是在201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并于2016年3月1日实施。家庭暴力虽无法根除,但至少有制度可以避免极端的不幸。同时,经验表明,90%以上的家暴只要在第一次发生时干预得当,之后都不再发生。
今天分享的两个故事其实都是关于爱的。爱是指喜欢达到很深的程度,继而人为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类主动给予的或自觉期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同性恋人之间,爱也是他们的权利,权利不该是大多数人的权利,而应该是所有人的。家人之间,爱才是连接家庭的纽带,而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门吱呀一声关上后,在这里人们如何相待,多少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目。
其他读书笔记:
喜欢就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小深的记录本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