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聊张国荣——看见滚滚红尘中的自己
我想了很久应该怎么来谈张国荣这个人,每一年纪念他的时候,大家都会把他的音乐、他的电影、他的人生仔细地梳理,所以我想来想去就不再讲他本人和他的成就了,讲讲我对艺术家的看法。

我觉得在艺术的历史上,张国荣当然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家,无论是他的音乐才华、电影才华,他的创作,还是他的时尚,他整个人其实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全世界无论是什么样的媒体,CNN或者《泰晤士报》等等,无论是全球最高的电影节,还是全球评选的最好的音乐人,都说他是一位艺术家。

我觉得张国荣是个特别典型的艺术家。艺人跟艺术家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分界就是能不能看见自己,能不能听见自己。有很多艺人其实也还很好,他们可以表达很多,可以宣泄很多,可以输出很多,但是“看见自己”是从艺人到艺术家过渡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看见自己,不是指看见自己的作品,而是看见自己本身在尘世中的沉浮、在滚滚红尘中的样子,而且是冷冷地看着自己。无论管这叫“他我”还是叫“本我”,或者“镜像”这些高深的词语,其意思就是看见了自己。一个人看见了自己,就会变得很轻。一个艺人向艺术家过渡的时候,他会变得越来越轻,变得遗世独立,变得凭虚御风,观众看不见他使劲。没有达到这个境界的人,观众就老觉得他在使劲,有的时候劲儿使对了,还不错;有时候劲儿一下没使对,就觉得哪儿拧巴了一下。

进入艺术家境界以后,他会变得越来越轻,重量感越来越小,变成气质一样的东西,无论看他的表演,还是听他的音乐,哪怕是劲歌劲舞,观众也不会感觉到他很拙很用力,哪怕他演的是程蝶衣这样很重很重的戏,观众也觉得他凭虚御风。有个视频,里面张国荣穿着军大衣抽着烟,在《霸王别姬》的片场里,跟京剧的老艺术家学两招,很多从小学习京剧的人,那是童子功啊,都没能达到张国荣的境界。不从专业角度去评论他,但是他随手一动,就让观众立刻就感觉到轻,会感到他的气质在漂浮,那个感觉实在是太好了。我常说“老天爷赏饭”之类的比喻,他已经不止这个境界了,包括他自己写的歌也是。我跟张国荣不认识,我们离得最近的一次是黄磊跟他演戏—《夜半歌声》,黄磊回来后在电影学院宿舍里给我唱张国荣写的歌,那首歌没有用任何伴奏,通过黄磊的“破嗓子”唱出来后,还是依然能感觉到那种凭虚御风的轻。
从艺人到艺术家分成这么几个小阶段:首先叫作“表达”,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艺人也不够格。然后叫“忘我”,能做到“忘我”已经是非常好的艺人,如果从“忘我”到了“看见自己”,那就进入艺术家的境界了。

当然了,艺术家的境界很痛苦,因为如果一个人看见了自己,你看见的当然比别人看见的多得多;看不见自己的人,可能一生都不会痛苦,因为他只看见了别人看见的自己,只在意别人看见的自己。像张国荣这样的人,已经做到了大满贯,只要他一出现,就没有失败过,只要他出现,就永远在第一的位置,他有什么可痛苦的呢?但是回溯历史上这些艺术家,迈克尔·杰克逊、凡·高⋯⋯凡·高绝对不是因为生活清贫,或者是创作没卖出去而自杀的,那样的艺术家、画家有很多,不至于自杀,而是因为他们看见了自己,看见自己的软弱、看见自己的渺小、看见自己的孤独、看见自己在路上行走、看见自己身边没有人,只看见自己一个人在风里走,因此导致的痛苦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他们不是因为匮乏感而痛苦,如果是因为缺乏什么而痛苦,那太好解决了,缺乏什么把什么补上就好了,但是一个人看见自己,就会感受到那种孤单,感受到那种寒冷是没有办法替代的,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他最后选择了那样的道路。我觉得没有必要从任何其他的事情去分析,一个艺术家在看见了自己以后,他知道自己应该去向何方。

2012年,张国荣去世九周年的时候,我在微博里写的一段话,今天看到依然觉得很感动:
我猜你在空中看见了彩虹,七八缕不一样的烟火,你必定笑了,心愿已完成,带着你飞奔去永恒,你最后一个电话打给经纪人,让她接你,她以为会在门口遇见你,没想到在窗口。你在空中必定看见她了,你笑了。知道她会尽忠,不让一张临行的照片流传于世,你做腻了江湖儿女,但也没地方可去,那里除了远,都好吧!
文章摘自《矮大紧指北——指北排行榜》作者:高晓松
长江新世纪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来,下一位》丨肛肠科医生诊室盲盒实录 (1人喜欢)
- 五月与敬一丹共赴冰城之约丨你我一起走过哈尔滨 (1人喜欢)
- 劳动节特供:熊猫兄弟摸鱼VS奋斗实录 (6人喜欢)
- 《走过》:探寻时间、空间与生命交织的旅程 (2人喜欢)
- 世界读书日 | 翻开一页,遇见另一种人生可能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