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斯坦纳谈“儿童教育”(演讲节选)
鲁道夫·施泰纳(RudolfSteiner,1861年2月27日~1925年3月30日),奥地利社会哲学家。生于卢布尔雅那。每年的3月30日是他忌日,而2020年是施泰纳爷爷逝世95周年。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能够,真正地去了解他的思想,和阅读他的论著。

施泰纳爷爷是人智学的创始人,用极具先创性的精神一元论,解释世界和宇宙。他对于生命的发展过程的理解和看法,深远地影响了后世的人智学者,并从中生发出人智学思想下的教育(Wordolf Education)、农业(Bio Farming)以及经济、建筑、艺术等各个社会的领域。他的“三元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理论也成为一种可实践的,整体的是在体现存于后世。南山社区也在朝着这一美好的理想前进着。他重视心灵感觉和发展过程,起初他潜心于歌德的科学著作,并深受其影响。在《自由的哲学》(1894年)一书中转而钻研哲学。1913年,在多纳什城成立第一个哥德学园;1919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建立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施泰纳爷爷一生四处讲演、著述无数,他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散播和萌芽。作品有《歌德的世界观》(1897年)、《神智学》(1904年)、《自由的哲学》等等,1925年卒於瑞士巴塞尔城,那里也是歌德大殿(Goetheanum)的所在地。

鲁道夫·斯坦纳谈“儿童教育”(演讲节选)
一九二四年八月十三日讲于英国
我们的教育及教学方法乃是建筑在“想象”上的。你一定要清楚明白,儿童在九至十岁以前,还不知道如何分别“自己”与周遭的环境。儿童虽然出於某些习惯性的本能称自己为“我”,但事实上,他们真正的感觉是自己与世界浑然一体。因此,原始人类觉得全世界都是“活的”,也就是说,他们认為无生命的物体也有灵魂,是活的;要了解儿童某些层面会像原始人类一样,但与之不同的是,他们并不去区分有生命与无生命的东西,对于儿童而言,每一件东西都是浑然一体无有分别的,他们自己也处与这浑然一体之中。一直到九至十岁,他们都不会分别自己与周遭环境,若要适切地教育孩子,这是你在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的。
因此,在你讲到儿童周遭的一切事物时,不论是植物、动物或石头,你都要讲起来好像它们会互相交谈、互相动作,就像人类一样,它们也会讲话,也会互相爱或互相恨。你要有创造性地将人智学的理念融入其中,在谈到动物或植物时,要让儿童用感受到它们同样是有魂有魄的,要很自然地以儿童能了解的方式对待它们。因為,在此时儿童哪裡有理由去认為石头没有灵魂,而狗却有灵魂呢?我们大人会马上分别出来狗会动而石头不会动,但是儿童并不会将“会动”这个特性与“有灵魂”相连在一起。
没错,你可以将所有的东西都“当作”它们是人一样,会想、有感情、会互相交谈、会讨厌或同情对方。所以,当儿童在这段年纪时,你要教给孩子的一切都要以神话或传奇故事的方式传给他们,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神圣感,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极有帮助的。在这些故事中,每一个角色都必须赋予生命,注入情感。你一定要记著,以这种方式滋养儿童灵魂深处的想象力,就是儿童未来一生心灵生命的最佳基石。
如果你在儿童这段年纪时,不经过自己的转化,强塞给他们一大堆智识性的教材,这将在孩子的身体上,反映出阻塞的征兆,孩子将来就会有肺部以及呼吸系统的疾病。在此,我必须一再地重复这一点,你一定要随时注意到,儿童是肉体(body)、灵魂(spirit)及灵性(soul)合一的一个整体。
肩负一名教师的责任,在心灵上,你必须同样具有丰富的情感,并具备艺术的气质。教导学生时,不是只灌输教材上的知识给你的学生,长期会造成儿童的星芒体(astral body)受损,则肝脏功能受到影响。而一般的教学经常就是这样,非真理在老师与儿童之间交流。
你应该学会运用艺术性的情感和语言,这是一种无法衝量的生命品质。老师往往在不自觉中,传达了许许多多的意念给孩子们,老师一定要自觉到这一点,在这唯物主义的时代,很容易见到老师们根本不相信他们所讲的故事,并当其是幼稚可笑的。老师的言行举止同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魂,因此教师必须做出牺牲,对于自己的行为举止有所克制。老师必须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自己,再度学会相信这些传奇、童话与神话故事,尽管你知道它们是虚构的。
经由人智学,我们了解到一个健康的孩子会很自然地感受到,他需要以图形来表达一切事物,并以图形的方式接受、学习一切事物。因此孩子会与生俱来地相信童话故事,故事中有一种非智识性力量潜藏其中,这也是为什么老师应该凭借这种想像性的图形,表达高层次的真理。而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当你在诉说这些故事时,让你的学生感受到字里行间散发着你对这些故事的虔诚和相信,人智学才能作为一种真知的向导,真理才会在你与儿童的心魂之间交流。
这就是歌德(Goethe)在孩提时学钢琴的方法。老师教他如何用第一指,第二指……等来弹钢琴,他不喜欢这种教法,他那炫学派的老师与他的想法自然不和。歌德的父亲是炫学派的学究之一,自然会选择炫学派的老师教自己的孩子,而这些老师也都很不错,但是这种老师与小歌德的想法不合,因為太过於抽象了!所以小歌德就自己发明了一种方法,给每一个手指一个名字,比如小姆指就叫做「耶狄俄」。

儿童认為自己是一个形象(Image),他们也希望一切的事物都以形象表现,因為如此,我们可以见到孩子们多麼需要老师们能运用想象力,能有艺术的气质,如此老师才能以一种真正“活跃”的心灵与孩子们相见。这种活跃的特性对儿童的影响是无法衝量的,说它“无法衝量”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但是儿童们,尤其是在换牙期至青春期之间的儿童们,对老师究竟是智识性强,还是想象力强特别的敏感,智识性对儿童有毁坏及阻碍性的影响,想象力则给予儿童生命及动力。你应当有意识地避免智识性带给孩子的侵害,而用想象力的浇灌取而代之。让这些基本观念融入你的中心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在未来几天我会详细地讲这些细节,但在今天结束前,我希望能再讲一件特别的事情作为结论。
在儿童九到十岁间会有一件特别的事情发生。儿童在这一时间会伴随着换牙,由于唯物主义时代催化的早熟,让这一时间不断地前移。抽象而言可以这样讲,儿童在这段时间学到如何分别了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儿童感觉自己是一个“我”,而周围环境是外在的,不属于这个“我”的。但这是一种抽象的讲法,实际上是这个年纪的孩子有了一些困难或问题,于是他们来找你,大部份的情形都是这些孩子讲不出他们的心灵上的变化所造成的负担,于是讲一些不知所云的东西。在此时,你得了解到这种情形是来自儿童心灵的深处,你得找到一个适合的方式、适合的答案来回答他。这对儿童的未来一生有极大的影响。
在九到十岁间,儿童的潜意识中本能地升起一种感觉——“我从我的老师那学到一切,但我的老师是从那裡学来的呢?是谁教我的老师?” 他们面临的是一种所谓的“质疑权威性”的危机,你必须在这个时候保留你的权威,同时必须给予孩子你所能给到的呵护和爱心,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时期。如果你在此时跟孩子们解释、说明,只会破坏长久以来通过想象和艺术化的教学所带来的精神基础,这会伤害到孩子。所以,身为他们的老师,你必须拥有绝对的权威,否则你没办法帮助这个年纪的孩子处理这种危机。
也就是说,除非你能让儿童觉得“这是真的,因为你认为这是真的;这是善的,是好的,因为你认为这是善的;这是美的,因为你觉得这是美的。”因此,你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为了孩子,你必须就是真、善、美的代言人。这也是为什么,你必须在孩子对你的权威性的信任和对于他们质疑的妥协中,找寻一种平衡。这种困难期可能会延续数周或数个月的时间。
如果你能保持这样的平衡,并且带领他们经历过这个阶段,孩子们会获益良多。无疑的,这对儿童未来的教育有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在九到十岁间,不能让孩子们对一个真善美的代言人的信心有所动摇。如果这种情形发生了,则带领孩子过一生的一种内在安全感,也同时动摇了。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你们一定要随时记著这点。在教师手册中有著许许多多做老师的指南,但是了解孩子们在儿童期何时有何种心灵上的变化,还有你应该如何的应对,比这些手册中的指南要重要得多!正因如此,你才能经由你的应对,引领你的儿童也向著真、善和美,将你的光芒照耀儿童的一生。

图|Google
文|Rudolf Steiner
编|子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