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次与友人长达2小时的交流
这次谈话,起源于我们之间一位共同的好友借钱的故事。
和这位友人是高中三年挚友,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回宿舍,度过了最艰辛的生活,流过最负担的眼泪。但是进入大学以后,两个人就开始没有了交集。忙着恋爱的我,忽略了很多和朋友之间的相处,名副其实的重色轻友~这种窘境,后来的我偶尔回忆起来都是一件让我非常后悔的事情。
交流时,我才发现她已经换了工作,之前一直在医院做一名护士。但是三年前,她就离开了这个看不到未来的象牙塔,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声乐事业。她不是从小就培养音乐情趣的人,而是单纯地喜欢唱歌,所以在上了大学以后,从零开始地学习钢琴。即使在工作以后,仍然风雨无阻地,在夜班前或者夜班后跨越半个城区去学声乐课和钢琴。那个时候,她并不知道这会成为她的事业,但是等到自己累积到技能点的时候,机会就随之而来了。现在的她,在经历了三年社会生活的磨砺,变得更加自信了,也能够很好的跟深度的自己交流,了解自己。
这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去了解一个我的领域专业外的生活,浏览着一个鲜活的,不满于现状去奋斗的片段。我不知道有那么多人仍然在不畏惧自己的年龄,自己的专业,去挑战不同的事物,突破自己的极限。相比之下,我才是那个生活在象牙塔的人吧,不满于自己现在的工作环境,想逃离,却发现自己差的太远。而且还囿于年龄、性别、机会成本,在错误的道路上茫然的踱步。
总之,和她交流完,确实是一次心灵鸡汤的洗涤,但是这并不是坏事,让我摒除了很多杂念,下定决心要用时间和坚持去沉淀出一些东西来。所以我也是对自己接下来的目标制定了一些小计划。
工作方向:我不想在代码的深海里一直潜泳,我想在数据的世界里遨游,所以我想继续花费时间在数据仓库上学习,从数据能力、编程能力,两方面去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图谱。
兴趣方向:我打小也没有受过兴趣爱好的熏陶,所以没有一技之长,那么我就从我那年报考的第一专业英语(分数高、没够着)开始着手吧。我还是比较喜欢语言类的,所以英语会成为我的第一学习语言,之后会继续尝试日语的学习,不知道未来怎么发展,但是我肯定会欣慰自己在小几年内的选择和付出。
视野方向:除了多去吸收各类媒介的信息之外,偶尔和许久不联系的朋友聊聊天,听听他们的行业事迹,也是一个不错的快速建立个人思维的过程。
最终目标:不求大富大贵,但一定要活得有些色彩。在N年以后,有自己的人生可以描述,有自己的故事可以编辑,有那么一群人可以知道日子还可以这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