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机器人
撰文:蒂姆·霍尼亚克(Tim Hornyak)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图片来源:Pixabay
科学家创造了一种由多个重复单元组成的机器人。这些单元组像一群虫子一样,可以在不需要任何控制中心的情况下响应周围的刺激——这与活细胞的特点很像。
每个环形单元(或者称“粒子”)的直径为23.5厘米,在磁力作用下松散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依靠压缩或扩张移动。尽管这些“粒子”结构简单,但在集体行动时却可以完成相对复杂的行为,例如朝着一束光源移动。相关研究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研究显示,这种弱连接比其他机器人系统的容错性更高,不会因为一个坏点拖累整套系统,在部分单元故障时依然可以继续工作。
科学家认为,把这种粒子小型化以后,可以用于搜救领域。在房屋倒塌的废墟中,可以铺设装有传感器的粒子,帮助救援人员寻找被埋压的幸存者。这些微小单元还可以充当药物载体,抵达人体中的给药死角,或者模拟器官形成过程中的细胞活动,推动研究进展。
在粒子的原型机中,装有光传感器和简单的电子元器件,可以让单元组在算法的控制下调整收缩或者扩张。每个粒子都会测量光强,并向周围的同伴广播。通过比较相对光强,每个粒子会决定自己的“收缩-扩张”方式,以此步调一致地行动。
最近,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由24个粒子组成的集群,展示了它们如何朝一束光源移动。整个过程就像伤口愈合时,细胞聚集和移动的方式。“我们这套系统中的每一个粒子都很简单,而且整个集群没有控制中心,”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德尼埃尔˙鲁斯(Daniela Rus,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之一,也是《科学美国人》顾问委员会成员)说,这些单元“可以不依靠任何特定个体而协同工作。”
这套系统不仅能够规避障碍物,还能推动目标物。在模拟了10万个粒子同时工作的场景后,科学家发现,即使有20%的粒子发生故障,整套系统的最大移动速度也只会下降一半。
“这种技术有望应用于搜救、采集、信息传输和集群运输等领域,”东京大学工程学教授浅间一(Hajime Asama,并未参与这项研究)说,“但在投入实际应用前,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包括提高机器的适应力,应对不同任务、环境和自身状态的变化。”